193 各有去處的未來(1 / 2)

待攝政王與王妃了願意向皇帝表忠心的打算後,王妃的心思立刻回轉到了正事上。她神情端肅道:“王爺,您與父親他……”

意思是,事前商量過嗎?

攝政王難得地否認道:“沒有。這件事,算是本王臨時起意。”這些日子,他是在反複思考此事的,今日大約被林其琛弄得神經質了,索性脫口而出。

他如此身份地位之人,出的話都是不容反悔的。

好在,他也累了。

這麼多年,殫精竭慮、籌謀布局,原先的不甘與憤懣也慢慢消沉、慢慢泯滅。論起來,年幼那會,他還是很疼惜這個身體不好的皇弟的,帶著他放過風箏,還在練武場上騎馬拉弓,可惜皇弟隻能在一邊流露出歆羨的眼光……

看來找個時機,要把這些情分都補回來。

“王爺既然決定了,妾身沒有異議。”朝局能夠穩定,父親不用被皇帝猜忌,王爺不用孤注一擲,富貴又平安,王妃是知足的。

王妃深知此時此刻,王爺最需要溫言細語的安慰與鼓勵,又絮絮地了很久很久,道:“皇上那邊,王爺想好了嗎?”

“有些事,雖然沒有辦法彌補,但人的心都不是鐵石心腸。”攝政王對皇帝的了解可不是一丁半點,存在要補全以往的兄弟情分,隻要皇帝願意給他點機會,算是容易的。

王妃內心是歡欣鼓舞的,誰人不向往生活安逸富貴,在攝政王願意主動低頭的前提下,加上謝家在旁盯著,她好不容易兒女雙全,最盼著朝政平穩、生活幸福了。

“下月十五去吃渭郡王府的喜酒,妾身備下的禮單,您過目下吧。”

靖安侯府的嫡長女與渭郡王的世子,算是自謝儇楊映成親後的另一樁名門聯姻,一邊是王公府邸、一邊是開國侯府,更難得的是這樁婚事算是難得的金童玉女,兩情相悅的。

兩方都是幼時見過麵的,平素在京中互有偶聞,沒定親那會還時不時地在花燈會上撞見,知根知底上,是非常不錯了。

“如今,儇兒和楊姐爭執地少了。”

王妃口吻中不乏欣慰之意。

攝政王瞄了幾眼禮單,見遞給王妃:“就這般吧。”

“楊姐模樣舉止都好,郡王府聽也滿意這位兒媳。可惜,我前些日子去靖安侯府看儇兒,那位楊大姐也在備嫁呢。”王妃沒有刻意點出庶出兩字,就是怕刺了王爺的心。

攝政王稍微想想,便記起了這位在行宮鬧出風波來的女子,麵上頗有不喜:“自作主張,就該受著這般後果。”

好端端的人家不要,非得舔著臉做妾。

如此念頭一起,攝政王不免想起了林氏。

他若有所思地打量了眼不知所覺的王妃,沒有話。

王妃還當是丈夫不感興趣,不曾想王爺是誤以為她趁機給林氏上眼藥呢。地良心,王妃恨不得能抹去林七許的存在,斷然不會貿然出手揪著從前那些過往不放,進府的事宜不光彩,出去丟的是王府的臉麵,王爺不會高興。

“臣妾過去時,儇兒倒有模有樣地和****在道,果然嫁人後是端重多了。”性子不複從前跳脫,人前都不大出來。王妃有遺憾卻不能,妹妹你應該像從前那樣,人都要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