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撫大人死的輕鬆,反而最艱難的是活著的人,百姓都撤走了,但他們沒有動,更沒有離去。
“爺爺……吃一口吧……”孔侑道的孫子都是三十而立的壯年,如今泣不成聲的勸說。
孔侑道如今是行將就木的老人,臉上皺紋如同溝壑一般,一雙眼睛都渾濁一片。
“悔不該……你們記好,回去以後,隱姓埋名……”說道這裏,孔侑道的聲音斷了。
“祖父……”
車隊這裏,幾乎每一刻都有人痛哭流涕。
朱由檢心情複雜的找到武大郎,如今看到這個武大郎,朱由檢都發覺看不透他了,此人足智多謀,而且心狠手辣,三問就把百叟逼得走投無路。
“但你這樣也有些過份了,他們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儒,雖然此事是他們刁難在前,但你還是應該下一道聖旨,不然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死去,這又何苦呢?”
朱由檢想不到的是這武大郎如此絕情,沒有一絲動作,如今南門外已經哭嚎一地,正是拉攏民心的時候。
“為什麼要這麼做?朝廷需要的是他們的敬畏,隻要觸犯,那就誰也救不了他們了。”武義平靜的說道。
內閣與六部的人如今都吵翻天了,都在為這事爭吵,內閣多數都是文臣,他們自然想寬恕,這可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啊。
但六部的人就就不撒口,這裏的人成分駁雜,對讀書人的態度最為公允,那就是一視同仁,若是這百叟換成其他人呢?隻怕內閣的這些閣老們就會不聞不問。
“張閣老不好了,百叟如今隻剩最後幾人……”
兩天過去了,老叟被刺激又絕食,一個個都相繼而去。
他們沒有走,也是後悔了,他們都在等,等朝廷,等皇帝的聖旨,但如今隻怕就要希望破滅。
“什麼?不是讓你照顧他們了嗎?”張閣老頓時就責問。
“可是,我又有什麼辦法,那些百叟都換了壽衣,我去勸慰,就連他們子孫都阻攔我們啊……”
“唉……這些頑固不化,我去麵聖……”張閣老顧不得罵人,如今隻有如此。
但他沒有見到陛下,武義對於此事根本就不見任何人。
百叟的車隊今日沒有了哭聲,數百人都神情恍惚的看著這高大的京都,在他們眼中就是吃人巨獸。
齊魯百叟都去了,最後一人閉眼前也沒有得到朝廷的寬恕,他們都晚節不保。
來時,他們是神清氣爽,走時,隻有紮眼的招魂幡,沒有棺材,老叟隻允許家人用草席,他們不僅自己名聲壞了,也給齊魯摸黑,隨意丟在外麵也罷。
但為人子孫,哪敢聽從,他們還是準備把遺體送回故鄉。
而這一次,後明的所有學子都集體失聲了,新君的三問不僅讓百叟無言以對,更是讓所有文人都閉口不言。
江南與清朝的文人卻是罵的最凶的,反而朝廷卻安靜異常。
百叟的事情,早已經傳遍了各地。
多爾袞是久久不語,但他明亮的眼睛中就能看出,他對此事還是非常滿意的。
突然,吐了一口氣後,多爾袞才說道:“這個武大郎還真是不容小覷,就是我這次也不得不佩服。”
多鐸最吃驚了,因為在大清,這武大郎都臭名遠揚了,被讀書人罵成是劊子手,結果皇上卻是欣賞他的做法。
多爾袞搖頭,天下的讀書人都有傲氣,也是最桀驁不馴的,大清對比都束手無策,特別在旗人中,讀書人都自認比別人高一頭呢。
但武大郎這次竟然做得如此果斷,偏偏還讓人無法攻訐,因為他的朝廷可是國法大於天,情理在後明根本沒用。
所以多爾袞才發現,這武大郎還真是詭計多端,看似給自己脖子上加了一條繩索,但減去的卻是眾多的麻煩。
隨後,更讓人吃驚的是,武大郎終於有動靜了,竟然還公開的吊唁百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