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一念之間(1 / 2)

後明元年,許多人根本不知道朝堂這位皇帝的帝號正賢,更不懂如今的明朝早已經被武義拉上了另一條曆史軌道上。

都是這旱災鬧得,就連武義這離經叛道的製度都無人過問了,縱觀曆史,這次改革的阻力絕對是最小的,流血也是最少的,那百叟若非名氣太大,否則都可以忽略。

曆史的慣性卻是無比龐大的,哪怕武義接盤,但依舊沒有阻止。

“大事不好,黃河北岸百姓動靜異常,昨日有兩處施粥處被搶,還好官府及時,沒有造成大亂……”

頓時引來了一片的議論。

國會上的早朝,不同明朝的早朝,這裏不需要對武義叩拜,但此刻如同市井一般的喧嘩。

警告的鳴金聲響起,這也不能讓大家收斂,因為這件事隨時都會變成大事,演變成亂民。

當年的李自成等就是這樣出現,荼毒萬裏。

武義的神情更加緊張,思緒都縹緲起來,這就是曆史的慣性嗎?也感覺到崇禎時代的深深無力,民不聊生,食不果腹,即將揭竿而起。

後明可能會陷入農民起義的沼澤中。

“陛下,這黃河北岸,正靠近南明,孫傳庭肯定不會放過機會,趁機散播謠言,完成民眾恐慌,事不宜遲,我建議即刻發兵,控製局麵。”戶部的議員第一個站出來,沒有人比他更了解亂民的危害。

緊接著又是十幾人讚同,因為此事關係到社稷安危,不容有失,隻要再有一半人同意,就會對那裏出兵鎮壓。

不過,此事關係到兵權,所以,武義的權力最大,甚至可以一票否決。

所有人都看著這位年輕的陛下,因為出兵必須他親自點頭,此事大家隻有提議權力。

“不行。”

輕輕的兩字,卻如此的明顯,讓所有人目光聚集過來。

“如今絕不可輕易動民軍,韃子虎視眈眈,集結大軍,隻要我要稍有動作,定會打草驚蛇。”武義解釋一下。

隨後,兵部的人也拿出了更多的事實。

武義的表情無比糾結,因為此事他還在做著劇烈鬥爭,民軍雖然不能動,他手裏其實還有其他力量,剛招募的新兵。

但堵不如疏,這個矛盾處理不好,就會上升到階級矛盾,那就真的成為死敵,不死不休。

武義甚至感覺到,自己所有的雄心壯誌竟然被糧食就給壓住了,還要再堅持兩旬啊。

議論再次的開啟,聲音很亂。

“我們還是與南明議和吧,南明的糧食對我們可是救命的,如今南麵若是動亂,南明趁機北伐,我們可就徹底被動了……”這次是郭一爐提出來的,所有人再次看向皇帝。

此事早就有人提過,不過被武義壓下去,大家都不知道他在等什麼,如今社稷即將動搖,所以哪怕是武義手下忠心耿耿的那些人,如今都有了意見。

郭一爐是武義最初的手下,一個爐頭走到今天位置,可以說都是一個傳奇。

他的目光有些尷尬,因為這次他無法堅持下去了,那可是千萬百姓,這是他第一次反對武義決定。

當然還有怒視,王棉花感覺到的就是背叛。

“好你個姓郭的,如今成為了議員了,翅膀硬了,是不是?我……我削你!”王棉花竟然出人意料的跳出來,還要動手,一下子這裏就亂了,大家都拉開這個激動的王棉花。

還好郭一爐隻是默默承受,所以很快就安靜下來,這是國會的第一次動手,而且還是帝黨內部,有些人都不免的嘲笑。

本朝雖然沒有了很多的實力派別,但終究還是存在的,人都是群居的動物,晉省就是皇帝的老家,他們開始被稱為晉黨,隨後又被叫做帝黨。

已經發展為國會上最大也是最頑固的實力,大家也是敢怒不敢言,畢竟這黨派之爭還曆曆在目。

“這可惹惱了。”內閣的張閣老憋著笑說道。

帝黨內部出現矛盾,而且郭一爐可是最重要的代表,如今突然跳出來,反對陛下,這可就是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