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李誠這一代,家族觀念日益淡漠,都在為己打拚,別說同族人了,就算是很親的親人都很少有時間聚在一起,親屬之間都己有了疏離感。李正鋒是個很傳統的老人,看到此景不由得淚水漣漣。
小蘇菲是個鬼靈精,一直在悄悄觀看阿爹在做什麼,看到李正鋒淚如泉湧,馬上跑到艾米那裏告狀:“媽媽,阿爹不聽話,爺爺在流眼淚呢!”平時她看到大人流淚就問原因,可可告訴她小孩子不聽話大人才流淚,小家夥聽到心裏去了。
幾女不知道爺仨在幹什麼,都跑過來圍觀。李誠心裏也不好受,抱著李嫣勸道:“伯伯,你不要難過了,我們現在這支人丁興旺,還不錯呢。過段時間我們再去大陸一趟,看看老家人的怎麼樣了,到時接一些人過來,幫助一下他們。”
李正鋒精神一振,現在大陸上的人們生活很艱難,如果能幫到自己的族人,那可真是功德無量啊。有了這念頭,他都不想再說下去了,催促李誠盡快啟程,以後這裏可是人滿為患,得抓緊把這個辦妥才是。
李誠說他會搞定這事,繼續剛才的話題,問他們的派行是什麼。李正鋒說道:“我族先祖應龍公(1621-1670)自野園定居後由遇聖公(1720-1790)為子孫確定了五言二十字的派字“致興光先序,必大顯榮昌。世德自祥盛,有道萬年長。”
民國元年(1911年)創修族譜時序經公再次將派字確定為五言四十字,即“致興光先序,必大顯禎祥。世澤肇虞夏,勳名甲漢唐。道德家聲久,忠孝福祚長。盛朝開景運,佑啟在賢良。”
李誠的爺爺為“詳”字輩,李正鋒這一代為“世”字輩,到李誠這一代應為“澤”字輩,李誠本名應該叫李澤誠,李軍為李澤軍。依此類推,李誠和李軍的兒女就是“肇”字輩。
李軍很是疑惑,:“爸,你和叔叔還有我們的名字為何沒有按派行來取呢?”李正鋒解釋道:“我們這一支家譜遺失了,好在我知道我們上幾輩老人的名字,奶奶也常說我們的老家是在湖南臨澧,老家的族人重修家譜時也還細心,不然我們這一支可能就此失考了。”
李誠問道:“伯伯,那李珍他們的名字不是要重改?震海他們的名字該怎麼辦?如果改回來的話,與我的初衷不相符呢。”李正鋒正色道:“真要說起來的話,你既然有這個心讓三個小家夥隨母姓,那你就是相當於招贅到蘇家陳家和胡家,蘇惜震海和陳誠就成了蘇家胡家和陳家的當家人。如果三家有族譜的話,他們三兄弟就會分別成為三家的接班人,如同清初時我們的野園十世祖士珩公一樣,會把三家的血脈延續下去。”
李誠表情怪怪的,李正鋒又道:“當然了,在我們李氏族譜上也可以寫上他們的名字,與時俱進嘛。”聽伯父這麼一說,李誠就慢慢釋然了,明明是我的兒子,切不能上李家家譜,這叫怎麼回事嘛,現在看來,他們以後還可以成為幾家共同的祖先呢!
這邊說得熱鬧,把大家都吸引了過來。王申笑道:“李誠這小子一時高興,故作大方把蘇惜震海和陳誠隨媽媽姓,這下知道其中的曆害了吧?”李正鋒應道:“這小子根本就搞不清狀況,不過呢,他們是三家後代,也是李家子孫,從大的方向來看,幾族人會更加興旺,這是雙贏也是正道!”
李誠有些地愧疚地看了妞妞一眼,這小娘子像心有靈犀一樣望將過來。可可沒理會這些,接過家譜看了看,叫道:“哇塞,這老頭兒好像是唐朝的耶,誠哥,你不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後代吧?”李正鋒正色道:“你們可別亂說,我們的遠祖李晟出生於洮州臨潭(今甘肅省臨潭縣)軍營,和唐太宗李世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李晟生在中唐時期,他在禦寇擊胡的戰爭前線,從基層以戰功升遷,中晚年平內亂、安天下,而出將入相,受封西平郡王,從此開了西平李氏這一支係,但絕不是唐皇族。我們絕不可亂攀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