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軒內心大喜,在其肩膀上親親拍了幾下,以示親昵,然後道:“郡主,你能如此識大體,實乃為夫之福啊,你那些蜀藩宗親,他們不會沒什麼意見吧?”
朱淑潁收拾笑容,轉頭看著男人道:“夫君,甲申之亂後,殘留的蜀藩宗親不過四五十餘人而已,人多心雜,反對的當然也有。
德陽王最先也有點想不通,二叔(富順王)多番勸誡,他們方才應允。”
感到內心實在多疑,自己被擁立為蜀王,人情世故,即便一般老百姓也會認為王後當郡主莫屬,世子當武兒莫屬。
當日擁立之時為安撫眾人,楊軒也如此宣布,在那之後雖然沒有什麼像樣的典禮,大概大家認為事急從權而已。
想到這裏,一再詢問王後、王妃禮服是否準備妥當,相當於正式承認當日許諾。
在獲得舊日蜀藩宗親支持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獲得轄下官員將領支持。
進城那,四釧巡撫吳兆元、布政使嚴錫命等人率領一幹官僚前來迎接,本來就是一種變相承認,現在隻是需要另一種承認而已。
這早上七點,D)府大官員00多人來到承運殿議事,算是正式承認楊軒蜀王的身份。
大明王朝除了規定每早朝禮儀之外,更規定地方官員需要定時參拜在地藩王。
就拿大明的早朝起吧,每淩晨5點鍾前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就要排好隊伍;
到淩晨5點左右鍾聲響起時,宮門開啟。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官員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穩重的都會被負責糾察的禦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通常,皇帝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頭禮。
四品以上的官員才有機會與皇上對話,大臣向皇帝報告政務,皇帝則提出問題或者做出答複
為了開早朝,很多官員更是要穿過半個北京城,如此很多早上點鍾起床,如此風雨無阻,簡直比囚犯還不如。
聽大家描述,楊軒感歎這個比地主家的長工還不如啊,地主家長工也要等到亮之後才會上工啊。
再了很多低品官員住得太遠,那更是苦不堪言啊。
對早朝製度,萬曆帝時張居正曾經改為,6,9上早朝,如此方稍稍減輕官員負擔。
古代講究以禮治國,不要朝廷早朝,就是地方官員定時覲見在地藩王,也一點不敢馬虎。
在明朝中葉,地方藩王成為一個個高級囚徒被囚禁在王宮之中,即便如此,地方官員也需要定時覲見藩王,稟報地方大事。
與那些沒有實權的地方藩王不同,楊軒手握重兵,主要官吏都為自己任命,在地方上一不二,與土皇帝無二。
現在回到王城,第一次覲見,大家一點也不敢馬虎。
這早上,在D)的七品以上文官100餘人,五品(遊擊)以上武官100餘人早早的來到蜀王府正門前麵。
讓大家驚訝的在蜀王府正門旁邊放了一個大明燈漏
在古代中國鍾表經曆了殷商日晷———春秋漏壺———東漢渾儀———唐朝水運渾儀———北宋水運儀像台———元朝的大明殿燈漏和五輪沙漏,可以大明燈漏代表中國計時的一個最高水平。
這大明燈漏由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創製,利用水流原理,漏鬥裏麵的水通過龍嘴裏麵流出,漏鬥裏麵的龍珠隨著水位變化而反應時間變化,而達到計時作用。大明燈漏最大的妙處在與每個一刻鍾可以自動報警,以提醒人民。
過去在很多城市交通樞紐部分都建有鍾樓,以達到提醒民眾的作用。
現在看到昔日蜀王府承運門,今日蜀王大門外竟然擺著一個鍾表,大家都驚異不已,很多人更是感到嘖嘖稱奇。
當時間到到達6點0後,正門徐徐打開,眾人魚貫而入,按照品階高低站好位置之後,看到楊軒來到承運殿前安坐之後,大家紛紛向蜀王叩頭請安。
看到數百人向自己跪下,楊軒內心感到受寵若驚,起身搭理之後,讓大家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