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劫法場(一)(1 / 3)

清朝同治十一年,天災不斷,先是大旱,接著來了遮天蔽日的蝗蟲,中原大地哀鴻遍野。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相繼出現了農民暴動,但不久便被清政府殘酷鎮壓。這一年,在河北一個叫完縣的地方發生了一件江湖義士劫法場的事。

這天正午,赤日炎炎,蟬聲鼓噪。從小城東北角走來一行人,此時路人稀少,他們便特別引人注目,前麵走著兩人相貌迥異:一位膀大腰圓,虎頭劍眉,一位五短身材,瘦小精悍,二人器宇軒昂,雙目如電,凜然有威,一看便知是有功夫之人。後麵緊跟著三位年輕人,他們一路疾行,在縣裏最繁華的文廟街進了左首一家酒樓,找一靠窗的座位坐了,眼睛卻緊盯著街道的進口處……

少頃,一陣鑼聲從街口傳來:“殺土匪嘍!大家快來看,這就是做亂民的下場!”“咣咣咣……”緊接著,從街東走來一隊清兵,後麵是一頂官轎,中間押著三輛囚車,最前麵的囚車中鎖著一位衣衫襤褸、血跡斑斑的中年漢子,四十歲的光景,虎目劍眉,絡腮胡須。囚車前立著一個袒露胸毛的劊子手,麵色赤紅,肩扛明晃晃的砍刀,氣洶洶地在車前緩緩而行。

這漢子就是當地有名的少林羅漢門拳師楊乾剛,因帶領附近饑民對抗官府,被官府緝拿。怎奈楊乾剛武功了得,捕快們不敢動他,就多方打探,買通了一位和楊相熟的鄉紳,在酒中下藥才將楊乾剛擒獲。在獄中,形式各樣的嚴刑拷打落到楊乾剛身上,就是鐵人也承受不起,然而楊乾剛始終鐵骨錚錚,一言不發。找不到幕後主使和同謀,官府決定將帶頭的三人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看著圍觀的人擠滿了整個胡同,楊乾剛在囚車中喊:“鄉親們,清王朝賣國求榮,慘無人道,等著隻能是死路一條,反抗才有出路,鄉親們行動起來啊,他們就要完蛋了……”

不等他把話說完,一個清兵飛奔而至,照他的脊梁骨就是一刀背,“仆……”楊乾剛一口鮮血脫口噴出,但罵聲依然不絕。

“師父,楊師叔他們過來了。”一個年輕人對那位瘦小精悍的老人說。

“嗯,高師弟,你瞧見後麵的官轎沒有,知縣肯定在裏麵。待會兒,你和弟子們去救楊師弟,我瞅準機會去擒知縣老兒,一旦情況有異,我們就拿縣官交換師弟。”

“一切全聽師兄的安排!”高師弟名字叫高海龍,鄰縣平順縣人。他身材魁梧,自小練就了一身過硬的金剛羅漢氣功,在江湖中也是成名已久,人稱“鐵羅漢”。他對師兄的話是言聽計從,充滿敬重。

囚車越來越近,看到楊乾剛頭發蓬亂,滿臉鮮血。高海龍再也按捺不住,刷地從背囊裏抽出寶劍,叱喝一聲,一招“靈貓撲鼠”,從樓上竄下,劍鋒在劊子手脖子上一抹,人“噗通”一聲倒在地上。

清兵一陣慌亂,隨即“呼啦啦”一下將高海龍圍在中間。他毫不畏懼,身法輕快,挽個劍花,“羅漢蹬山”“孤雁出群”,將一套羅漢劍法使將開來,勢中有法,法中有招,招招直抵要害,把清兵殺得七零八落。這時,那三位弟子也已飛身下樓加入戰團,並且來到了囚車邊上。

突然,猛聽得一聲呼哨,從旁邊的小巷裏奔出十幾名漢子直逼高海龍而來。原來,完縣知縣知道楊乾剛是江湖人物,交友甚廣,怕發生意外,就暗地裏聯絡了一批武林好手以防不測,沒想到還真派上了用場。

這夥人中,有一位使板斧的高手,氣力甚大,將一柄板斧輪得虎虎生風,高海龍手捏劍訣,伺機進攻。本來那三名弟子已靠近囚車準備救人,現在情況驟然改變,十幾名好手將那三名弟子團團圍住,他們雖奮勇拚搏,但氣力漸漸不支。

高海龍心裏一緊,無心戀戰,一招“仙人指路”直刺對手咽喉,那人雙斧一措,崩開劍鋒,左斧順手一劈,直奔高海龍麵門,想躲已經來不及了,高海龍運丹田之力於右手,兩眼一閉,握緊寶劍向外猛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