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梭,彈指間兩年過去了,孫祿堂不僅把八卦拳練得精熟,而且把那八卦槍、八卦劍、八卦刀練得樣樣精通。特別是他練就了一手出神入化的點穴奇功。在人體上有十四條經絡共三百六十五個穴位,那穴位中又有死穴、麻穴、啞穴、暈穴;經絡在十四經中經過每個穴位象江河一樣日夜循環不息,掌握住它循環的規律,點按之時便使人可死可傷,十分厲害。練習點穴功分為點穴、尋徑、指勁、透勁……程師對教點穴功給哪個弟子把握極嚴,此點穴法既能救人,更能斃人於瞬間,學此技的弟子必須有武德,有寬容善良之心地,他深怕不守武德的弟子學會此技去毒手傷人。
由於,孫祿堂的形意拳已臻化境,形意拳與八卦拳其理相通。所以在程庭華的悉心教授下,僅研習八卦拳年餘,就掌握了八卦拳的精微。程廷華見孫祿堂在武技上提高的這樣快,心中更是喜歡。李文彪、周祥、程鳳娟等人對這孫祿堂更是敬佩不已。
程廷華見孫祿堂的八卦拳的功夫已近大成,於是有意安排他,代自己同那些來較技的各派高手比武,以便使他的武功能靈活地運用。
幾個月的時間,孫祿堂便與眾多的武林各門派高手較技,其中有少林派的洪拳名師、通臂拳名師,以及那翻子拳、螳螂拳、南拳、猴拳……各路名家,比武切磋,點到為止,孫祿堂憑借自己紮實的功底,渾厚的發力和靈活的的身法讓對手無處遁身,紛紛告敗。於是,孫祿堂的名聲在京城大震。
孫祿堂名聲在外,自己卻愈發自謙自約,他嚴守“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的師訓,從不出去尋人較技比高論低,但是仍遭到一些人的嫉妒。
這一天清早。孫祿堂剛剛練完早功,準備回房休息一會,那李文彪卻風風火火地跑進院子。他看看程師不在,便悄悄地說:“師兄,今天晚上你得跟我出去一趟。”
“去做什麼?”孫祿堂邊擦著汗水邊問。
“讓你去,自然是要比武唄!”李文彪眨著眼睛說。
“去尋人家比武,師父知道了,又該生氣了!”說罷,孫祿堂沒理會文彪,轉身進屋。
李文彪急了,迸屋拉著孫祿堂左一個師兄,右一個師兄叫著,一定要孫祿堂陪他去。孫祿堂問起事情的起因,李文彪支支吾吾地說了起來……
原來,這幾天李文彪一直在正陽門外的教場授拳。他教的這批學生中有一人悄悄告訴他,近日,有個遊方道士住在了廣安門內的古刹法淨寺中,他以賣卜、算命為生。精道家內功,擅技擊,曾打敗了三家武館的高手,常常嘲笑京中沒有懂武功之人。李文彪聽後十分氣憤。便去尋了那個道士。一見到那個道士,李文彪也不禁遲疑起來,隻見他生得人高馬大,豹頭環眼,一對向外突起的眼珠子特別瘮人,太陽穴凸起,青色道衫內橫跨一柄寶劍,一看便知是內功高深之人,絕非尋常良善之輩。那道士一見李文彪前來挑釁,像是早就認識一般,微微一笑,道:“你便是在京城中演練什麼八卦掌的孺子麼?”
李文彪心中大怒,指著道士說:“你這牛鼻子老道,這般狂傲,敢與我比試比試嗎?”
那道士眼睛一瞪,冷笑說:“貧道這次來京絨,就是要同你輩武林人士一較高低,量你這孺子八卦掌技術尚可,但內功尚欠火候,恐怕還不是貧道對手,聽說八卦門有個孫祿堂的功夫了得,自出道以來尚無敗績。還是快快把他請來吧,我就在這法淨寺等他!”
李文彪心中不悅,一個踐步就來到那道士眼前,欲要和他交手。道士卻說:“晚間你約了你那師兄,再來這法淨寺,貧道一定奉陪!你敢來嗎?”
李文彪怒不可遏,指著那道士斥道:“牛鼻子,我若失約非丈夫也;你要失約,我便送一女人衣冠與你。”說罷,憤憤而去。
孫祿堂聽完李文彪的講述,知道來者不善,此道士絕非等閑之輩。於是便對文彪說:“師弟,難道你忘了師父說的,我們武林中人,應謙讓小心,江湖險惡,千萬不可魯莽行事,免得招惹禍端。武林中一直有種說法,凡僧人道士、女子老叟、乞丐小兒,若與他們論起武功,需格外留神小心,這些人隻要敢應承,必有專長絕技,和尚道士,心無旁騖,專一練功,丹田氣純,不可小覷……
李文彪一聽,焦急得用手撓著頭發:“那麼,我若失約非丈夫也。”
孫祿堂並不理會,問道:“那道士是哪裏人氏,是何道號?”
李文彪搖搖頭:“我二人都在氣憤之中,彼此都沒通姓名。”
孫祿堂長歎一聲,半晌道:“事已至此,我們已是騎虎難下,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失約,今晚我陪師弟走一趟便是。”
李文彪一聽心中大喜,雙手胸前一抱:“多謝師兄!你若肯去,必大敗那牛鼻子老道!”
孫祿堂卻冷靜得很,拍著師弟的肩膀,說:“驕兵必敗!咱們不知那道士的來曆,也不知他有無同行之人,這次比武格外小心才是。”
有師兄孫祿堂同去,李文彪心中高興,膽子也壯了,話也多了起來。他對孫祿堂說:“我先同那牛鼻子比武,若不能勝他,再請師兄出麵,讓他知道八卦拳的厲害,不可輕看了我們京城習武者的功夫。”
吃過晚飯,李文彪佯裝要孫祿堂教他形意三體式站樁,兩人練了一會兒功,便背著程廷華離開練武的庭院,一路匆匆從通州縣城直奔京城,時值秋季,空中那一輪新月如盤,皎潔明媚,把這古京城映照得如同白晝,來到了廣安門附近,那高大雄偉的法淨寺清晰可見。
這法淨寺原叫“憫忠寺”,相傳是唐太宗李世民征遼失利後,退駐薊城,為整頓兵馬,安定軍心,悼念陣亡將士而建成的。幾經興衰,清雍正年間又重新修葺一新,改名“法淨寺”,也是京城的著名寺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