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少林得真經(二)(1 / 2)

安頓完老者父女,孫祿堂繼續前行。第二天,他終於到了千年古刹——少林寺!

嵩山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西北13公裏的中嶽嵩山南麓,地處中原腹地,交通發達,與都城洛陽隔山相望。它背依五乳峰,周圍山巒環抱、峰峰相連、錯落有致,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嵩山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各擁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寺處少室山腳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少林寺落成三十多年後,即北魏孝昌三年,菩提達摩遵西天二十七代祖般若多羅之囑,為將佛陀正法血脈傳回中國,不辭艱辛,從南天竺國渡海來到東土,開始了禪宗在中華大地上的傳播。人們說起禪宗時,往往會用一派“本地風光”來表達對禪宗的印象。佛教的文化淵源在印度,而禪宗是獨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它的文化淵源在嵩山,在被譽為“禪宗祖庭”的少林寺。

據說,當年達摩首先到了金陵,一月之後來到永寧寺,隻見那九級浮屠“金盤炫日,光照雲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歌詠讚歎,實是神功”,自稱活了一百五十歲,周遊列國,從未見過如永寧寺這般精美的寺院。於是,達摩口唱南無,合掌讚美不停,已經將心許與嵩洛。離開永寧寺,達摩來到幾十裏外的嵩山少林寺,落跡於此,終日麵壁。麵壁似乎是一種追根溯源,也似乎是一種等待良機。

這時候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僧人,聽說達摩大師住在少林寺,於是前往拜謁。

達摩麵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沒有氣餒。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無不曆盡艱難險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當自勉勵!”時置寒冬臘月,紛紛揚揚飄起漫天大雪。夜幕降臨,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動,天明積雪已沒過他的雙膝。達摩這時才開口問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淚流滿麵說道:“隻願和尚慈悲,為我傳道。”達摩擔心神光隻是一時衝動,難以持久,略有遲疑。神光明白達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斷左臂,置於達摩麵前。達摩於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邊,並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內的立雪亭,便是為紀念慧可斷臂求法的事跡而建。

孫祿堂一路上聽說了許多關於少林寺的傳說,心裏更神往之。這天清晨,旭日東升,霞光萬道,嵩山上成片怒放的不知名的小花兒,以及悠然怒放的野菊花,把嵩山點綴的美麗斑駁,美不勝收。孫祿堂心情愉快,感覺像有佛緣指引,進入了少林寺大殿。

圍著少林寺大殿走了一會,孫祿堂聽見有“嘿哈”的練武之聲,便循聲走了過去。見諾大的庭院內,有數十名武僧在操練,他們一個個馬步站立,姿勢中正,靜如處女,動若飆風,鍛煉起來“手似流星眼如電,身若遊龍腿似箭”。孫祿堂看的興起,喊了一聲:“好!”

這一喊不知要緊,那些練功的人都停下來,回頭觀看……武術教練仙林老和尚跳將出來,看見孫祿堂是一個文弱的年輕人,高懸一聲佛號,問道:“阿彌陀佛,施主也是懂武功之人,請給這幫練武之人指點指點!”

偷窺人家練武,屬於不雅不敬之行為。孫祿堂初出江湖,並不沒覺得有什麼不對,見有人問話,便信步走進場內,雙手抱拳:“不敢不敢,在下河北孫祿堂,今日看你們演練,氣勢宏偉,功力深厚,在下深感佩服。但我觀諸位馬步,功雖紮實,但缺少變化,宜練功不宜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