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魂歸天去(1 / 2)

“奶奶死之前,讓我把這個交給思媛妹妹。“疏三哥拿出一個小木箱,交到孫思媛手裏。孫思媛沒想到,疏老太太還有東西留給自己。

“奶奶還說了什麼?“疏大哥問。”奶奶說,過了年,你就立馬娶嫂嫂進門,不得耽誤!“邊說這話,疏三哥邊哭。疏大哥聽完,也蹲在地上抱頭痛哭。

此情此景,孫思媛眼眶也發燙,這樣一位睿智的老婦人,一生從輝煌到落魄,最後終於湮沒塵埃,臨死時唯獨放不下的,不過兒孫。

疏老太太七十七歲死亡,算是喜喪,她中年遭逢變故,家產被抄,誥命被奪,夫君先去,兒媳又亡,一個兒子臥床二十幾年,現在好不容易兒子站起來了,孫子也看到了曙光,她再也堅持不下去了。

疏家是戴罪之身,雖然事情過去幾十年了,畢竟皇權至尊,疏家兄弟包括疏伯伯都是準備喪事一切從簡的,可孫思媛不同意。

按理說,孫思媛沒有資格對別人家的家事指手畫腳,可看了疏老太太留給她的東西,她徹底震驚了。這位老人是大義之人,孫思媛覺得自己必須為她做些事。

喪事是孫思媛出麵,花銷也是孫思媛付的,疏家兄弟不同意,孫思媛直指疏家做事不方便,而且疏伯伯現在身體好了,她想要雇傭,畢竟,和疏家兄弟不同,疏伯伯是識字的。疏家兄弟心裏隻當是預付的工資,沒有與孫思媛爭辯。

冬日寒風冷,飛雪映藍天。

嗩呐一響,哀樂震心魂。嗩呐師傅是隔壁鎮上的,幾十年的老手藝。村裏的小孩兒還不懂得死亡的含義,圍著吹拉彈唱的人哈哈大笑;中青年人卻潸然淚下;老年人聽見了,有些看透生死的明悟和蕭索。

疏老太太下葬後,一切漸漸回歸了原位,哀傷留在親人心間,待時光慢慢撫平。

十四月天太冷,雞不愛下蛋,地上的菜都被凍死了,附近人家的糠麩都被孫思媛買光了,她就收糧食喂雞,一天就要三四兩銀子,拉糧食的大車天天往雞舍跑。別人都覺得孫思媛浪費,可孫思媛心裏明白,難道光指望驢拉磨還不給驢吃草嗎?有投入才能有回報,天冷可顧大娘家要的雞卻不減反增,這不都是錢嗎?

這個世界過年的習俗和華夏很相似,不管家裏錢多錢少,大家都積極的置辦年貨,這也是一年裏罕見的青菜比肉貴的時節,村裏人都是提前把青菜收在地窖裏藏好,到了最冷的天氣運到鎮上或縣裏,能賣大價錢。

越是靠近年關,集市越是熱鬧,許多讀書人在冰天雪地裏擺出書桌,替人家寫對聯,價格不貴,大家都樂意掏錢圖個吉利話。

孫思媛一天到晚窩在床上,趙有錢把家務都包辦了,恨不得飯都喂她吃,孫思媛被養的越發懶了。顧大嫂一直不見孫思媛過去串門,就挺著八個月的大肚子過來看她。見她的樣子,罵她太懶,孫思媛不以為恥,還說你讓顧大哥也這麼照顧你啊。

顧大嫂無奈,她夫君還在縣裏賣炸雞,哪有空這樣照顧她;再說了,整個八關村,哪有孫思媛這樣幸福的媳婦?趙有錢真是把她捧在手掌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