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回到小時候(2 / 2)

“真聽話!”韓伊冰絲毫不吝嗇對小婉君的稱讚。

“嘻嘻”。。婉君看著媽媽轉過去走到盆架,拿起牙刷開始了洗漱,自己則又陷入了深思。

80年代好啊。

沒想到能這麼的幸運,居然重生了。

而且還是在原來的家裏,還是熟悉的父母,熟悉的家,熟悉的一切。

更讓人覺得幸運的,從這幾天有意的偷聽廣播和電視,小婉君也確定了這就是她原來的那個世界。隻不過是換了個時代。

不過,說心裏話,這個80年代,真是比後世強多了。

至少,早晨起來能看到太陽,而不是霧霾。

至少,能聽到小鳥的叫聲,而不是汽車的轟鳴聲。

還有,最好的就是一切都能重新再來。

隻要一想到這個,小婉君就覺得熱血沸騰,想想看,這時候,改革開放也不過剛剛開始,而且,那僅僅是對於沿海城市來說的。而對於婉君家的這個小縣城來來說,一切的商業契機都還掩埋。

大家都還停留在去供銷社買東西,去百貨大樓買東西的年代裏。

雖然這幾年已經開始不用糧票,布票,油票了,但個體戶在他們這個時代還真是不多。當然,也有一些人開始尋摸著做生意的門路,但相比較於沿海城市那些人的精明,家鄉的人們還是很樸實又謹慎的。

婉君知道,這一切的摸索和試探,要到那位偉人過幾年南巡講話之後才會有突飛猛進的改變。

到了那個時候,不管是已經發展有了雛形的沿海地區,還是剛剛起步的內陸城市,下海幹個體再也不是什麼提心吊膽的事了,不用擔心讓人說那是夾什麼尾巴,帶什麼帽子,在混不著公家飯的時候,幹個體是個很好的出路。

可眼下,婉君想到這裏,就想到自己的家裏。

婉君姓李,老爸叫李家興。這是一個在八十年代很常見的名字。

李家是世代的書香門第。

當然要是這麼說的話,在解放前的李家,可是實實在在的富農。

不過,比起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地主老財來說,李家雖是富農,但平時為人處世極好,在原來的李家村裏人緣和口碑也是大家公認的。

在那個青黃不接的年代裏,本來李家興的父親,也就是婉君的爺爺,他是兄妹八個人,可到最後,真正的活到成年的就隻有爺爺和姑奶奶兩個人。

要說其他的那幾個夭折的長輩,都不是李家無力撫養餓死或者病死的,而是當初李家的家主為了幫助其他的窮人,寧願自家不吃不喝也要讓其他的鄉民能有口吃的。所以才導致了自家的孩子經常吃不上飯,再加上那時候人一旦生病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後果也是很讓人心痛的。

可能大家不知道,其實在原來的農村裏,不是哪個村莊裏都會有個什麼地主,而是大家習慣了把那些家庭條件好一點的人都成為是‘地主’

而李家,在當初那個時代裏,舍盡了萬貫家產和屯糧,幫助了鄉親們度過了幾次大的危機,也正因為如此,在之後的‘鬥土豪’之類的事情裏,李家的家宅和家人都能安然無恙,誰對誰好,鄉親們眼裏都看得真真的。

且不說這是李家人會做人,倒不如說是李家人確實的純良。

如果說那時候李家的家主舍棄了自己的幾個孩子,而保住了更多人的性命,那現在婉君的爺爺,李清遠的做派就更讓人津津樂道。

除了繼承了家裏的祖訓要善待別人,李清遠還樂衷於做善事,和他一起公事的同事在看到有要飯的從門口經過的時候,總要調侃李清遠幾句:“你家客人來了”

還別說,每到那個時候,即便是在那個自己都吃不飽的饑荒年裏,李清遠也會拿出自己的口糧給比那些要飯的,逃荒的人吃。

所以,這樣的事情多了,傳開了之後,李清遠也就被人冠上了‘李大善人’的稱號。

而李家終於也在婉君父輩這一代開枝散葉,子孫昌盛起來,李清遠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比起祖上的凋零,李家從這一代也開始興旺起來。

想到這,小婉君不由笑彎了嘴角。

既然祖宗保佑讓我重新回了這個年代,那我一定要把李家發揚光大,不僅這樣,我也要盡自己的努力讓家裏的每個人都過上真正幸福美好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