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武舉開科了,長安城外,多達七萬武考生展開了角逐,先進行比武,之後是武略文考,願意參加武略文考的隻有近五千人,因為陸七要求是士兵武舉,而士兵的出身多數貧寒,而且武人很少願意讀書,會寫字識數的就不錯了。
以錄取士兵為主的武舉,是陸七籠絡軍心和人才的手段,出身普通的士兵,會很珍惜皇家給予的好處和富貴,就象獵人自小養大的獵犬,對獵人絕對的忠誠,而參與武舉的士兵考生,對陸七而言就象是一個個沒有主人的小獵犬,成長後對皇家的忠心度會很高,事實上,陸七的做法,類似於世家的手段,在打造皇家的底蘊。
虞王親自的日日坐鎮校場,半月後才結束了比武,之後是武略文考,五日後公布了結果,來自河南的一位武生奪得了武狀元,來自幽州的兩位武生奪得了榜眼和探花,來自江南的兩位武生獲得了殿尉和殿士,一千名獲得武舉的考卷和評判被公布,任由所有武生觀看。
武生們看後有很多人都樂了,敢情榜眼和探花的武略考卷竟然隻寫了名字,評語得分為零,但虞王錄取的條件擺在那裏,獲得榜眼的武生確實是軍武第一,獲得探花的武生確實是箭術第一,而武狀元和殿尉殿士的考卷,也確實答得很全。
中舉公布的次日,城外校場舉行了盛大的典禮,虞王在校場中央的高台上,所有武生環高台排立,眼見虞王賜給了武狀元一柄禦劍和將軍魚鱗甲,另外內廷的一位女官也宣布賜給武狀元之母三品誥命,之妻四品誥命,皆有勳俸,武狀元恭敬接過賜封的誥命。
接著是榜眼,陸七賜給了雕刻禦賜字的夜光杯和葡萄美酒,內廷賜予榜眼母親四品誥命,妻五品誥命。接著是探花,陸七賜予一張寶弓,內廷賜予探花母親四品誥命,妻五品誥命,另賜予五品誥命夫人一位,與探花原配平坐。
眼看著一身誥命華服的美人走向探花,嫋嫋拜禮,探花也忙抱拳回禮,之後美人走前伴立在了探花身旁,這一幕讓台下七萬武生一個個獸血沸騰,很多棋差一招的武生,在心裏鬱悶的罵娘。
陸七淡笑佇立,他給予美人,其實就是明白底層軍人的心理,財與色是底層軍人最渴望的白日夢,因為想做官是很難的,所以發財和得到女人,就成了底層軍人相對易得的夢想。
殿尉和殿士獲得了寶珠,被賜予母親為五品誥命,妻五品誥命,另賜予五品誥命夫人一位,與原配夫人平坐,誥命最低五品。
五位殿元獲得了賜賞之後,接著是給中舉者賜下千牛刀,這卻是由臣屬普遍發下,之後又發生了讓武生意外的驚喜之事,從後排開始向前傳發了銅錢,每個武生五貫,這讓武生們的心裏很暖,自從參加初試開始,吃住都免費,而且頓頓有肉,在比武中受傷,也按照軍規撫恤,這武舉即將結束了,還給了五貫賞錢,可以說此行不虛。
七萬多武生得了賞錢後,恭敬的單膝跪地叩拜高台上的虞王,陸七接受跪拜後,起駕先行了,此次武舉有些倉促,有很多事情需要重新規範,但陸七開科武舉的目的已然獲得了成功,兩年後,會有下一次的武舉,而不能一年一次,陸七舉行的武舉耗用,遠高過文科舉。
武科舉結束後,陸七匆匆又趕往了開封府,去參與文科舉和工科舉,文科舉有很多年的舉行經驗,雖然加了科目,但也容易舉行,而工科舉卻是從未由朝廷大規模的舉辦,多數的曆代統治者也視匠人為賤業,因為匠人是商人的一部分。
文科舉的主考官依考題做了分工,詩詞歌賦的主考官是張洎,副考官若幹,農桑牧漁的知識和理帳的能力,由司農寺卿潘佑為主考官,給考生每人發一個賬本,依結果對錯多少而定分數。
陸七對文科舉的加考舉措,讓非常多的文官和考生心有抵觸,認為是有辱斯文的踐踏了讀書人尊嚴,尤其理帳能力,分明是商人之能,也隻有不入流的胥吏才應該去學,但因為陸天風是武功立國的皇帝,殺伐之名讓人心寒,所以沒有人敢聚眾的公開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