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永昌平順(1 / 2)

新皇登基,年號永昌。

永昌二年,登聞鼓奏響,天下皆驚。

“這到底算是怎麼回事,突然這麼一下子,真是… …真是… …”

在原地踱了幾個圈,虞萬兩眉宇間的煩躁之色反而更重了,“她以為… …她… …唉… …”

羅清鳳雖然還能夠鎮定地坐著,心裏也是亂糟糟的,這個敲響登聞鼓的不是旁人,便是李義章,說起來,這登聞鼓的法子還是羅清鳳獻上去的,本來也就是一個無事預防,也是防範禦史台的不作為,讓民意可以直達天聽,誰想到,第一個敲響登聞鼓的竟然是李義章!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登基,估計也是想要燒上幾把火的,可惜現在的政局,未必穩當,且不說下落不明的逍遙王是多麼大的隱患——京城中有傳言說逍遙王是被皇帝謀害了,下落不明隻是一個借口。這樣的謠言讓朝中大臣人心惶惶,更多了忐忑,再加上皇帝的不苟言笑,雖則足夠威嚴,卻也有著那麼一點兒可能是暴戾不留情麵的征兆。

而且,這回,李義章所告之人並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

“她瘋了不成,明明是投在安陽王的名下,卻去告安陽王謀反,她的身份就不怕被人揭穿嗎?禮郡王一事,可是先帝定案的,如此一來,即便是告下了,她也是個死,更何況,很有可能告不下來?!”

虞萬兩雖然表麵上疏遠了李義章,可到底沒有忘記了小時候的情分,一遇到事情,第一個想到的還是為對方操心,這一點,可能她自己都沒有察覺到,每當李義章有了什麼事情,她就會火急火燎地來找羅清鳳商量。

隨著結婚成家立業,虞萬兩所交的朋友更多了些,也就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成天跟著羅清鳳,且羅清鳳和她的許多興趣並不相投,兩個人除了學習時候格外投契,其他時候也玩兒不到一起去,加上羅清鳳性子疏懶,兩個人雖然友情未變,到底不如以前來往密切,十天半個月能夠串上一回門就算是好的了,還經常是虞萬兩主動找過來。

“你倒是說說啊,這算是怎麼回事,她難道不知道就算是皇上不怪罪她,她以後的名聲也算是毀了嗎?可沒有哪家敢用這樣背主的人!”

“我,我說什麼?我也是才聽到這個消息。”羅清鳳無奈地看著虞萬兩,不用因為李義章就住在她隔壁,就把她們兩個當做一根繩上的螞蚱了吧!更何況,這話如果你親自去跟李義章說,她一定會很高興!

虞萬兩皺著眉,歎息一聲:“算了,事已至此,怎樣也是覆水難收,我這裏也是白著急!那妮子,從來都是… …”

看著虞萬兩臉上的表情轉化為無奈,眼神中還有著些許的懷念,羅清鳳不由會心一笑,她果然是很擔心李義章嘛!

在所有的人都以為這次的事情很棘手,至少也會拖延一段時間才會解決的時候,皇帝用事實展現了自己雷厲風行的手段。

當天夜裏,安陽王府就被禁軍包圍起來,反抗者格殺勿論,不反抗的則被抓起來,押回大理寺候審。

這樣猝不及防的風雷手段讓不少人大吃一驚,也讓更多的人摸清了皇帝眼裏不揉沙子的性子,行事又多了一份小心。

牆倒眾人推,安陽王的苦心結納並沒有得到真心的幫助,就連那個被不少人瞧不起的高晴也置身事外,避開了,這樣一來,不到三天,安陽王蓄謀造反一事便已經是板上釘釘的鐵案了,證據確鑿,那些證據,說來可笑,除了一部分都是李義章提供的,更多的則是急於撇清自己的大臣們貢獻出來的。

事後,皇帝為了以示嘉獎,特意封賞了李義章,還準備給她個官做做的,可這位倒好,通通推辭了,隻把賞下的錢財拿走了。

那夜,羅清鳳正在看書,有人敲窗,打開來就看到李義章一張笑臉,正想問她有什麼事,這位便把一封信連同一方黑玉鎮紙遞過來給她,“這信是別人讓我帶給你的,這鎮紙是皇帝賞給我的,看著不錯,我也用不上,索性給了你!”

“這… …”羅清鳳蹙眉,沒有弄懂她是什麼意思。

“我要離開這裏了,這次來是跟你道別,我走了,告辭!”

說完話,李義章便很幹脆地轉身離去,身姿極為瀟灑,讓羅清鳳哭笑不得,這樣的告別也真是她做得出來的!

“怎麼站在這裏?”韶光過來,看到羅清鳳站在窗前,問了一句,把夜宵端了過來,說,“爐上的火一直留著,正好弄了點兒蓮子羹,沒放銀耳,嚐嚐怎麼樣?”

“沒放最好,我就不喜歡那些亂七八糟的!”羅清鳳把手上的東西放到一邊兒,接過了碗,嚐了一口,動作太快,被燙到了舌頭,張著嘴嗬氣散熱,韶光看她樣子狼狽,抿著嘴笑,“著什麼急,這一碗都是你的,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