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活智慧(1)(3 / 3)

果脯、話梅和蜜餞類食物含有亞硝酸鹽,在人體內可結合胺形成潛在的致癌物質亞硝酸胺;香精等添加劑可能損害肝髒等器官;較高的鹽分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和腎髒負擔加重。

維生素家族

維生素也稱維他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種營養素,被稱為“維持生命的營養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所必需的一類營養素,本質為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它們不能在體內合成,或者所合成的量難以滿足機體的需要,所以必須由食物供給。維生素的每日需要量甚少(常以毫克或微克計),它們既不是構成機體組織的原料,也不是體內供能的物質,然而在調節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等方麵卻有著重要作用。長期缺乏某種維生素,會導致各種疾病。如缺乏維生素A會出現夜盲症、幹眼病和皮膚幹燥;缺乏維生素D可患佝僂病;缺乏維生素B1可得腳氣病;缺乏維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陰囊炎;缺乏PP可患癩皮病;缺乏維生素B12可患惡性貧血;缺乏維生素C可患壞血病。

維生素是個龐大的家族,目前所知的維生素就有幾十種,大致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前者包括維生素A、D、E、K,後一類包括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以及許多“類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A:維持正常視力,預防夜盲症;維持上皮細胞組織健康;促進生長發育;增加對傳染病的抵抗力;預防和治療幹眼病。

維生素D:調節人體內鈣和磷的代謝,促進吸收利用,促進骨骼成長。

維生素E:維持正常的生殖能力和肌肉正常代謝;維持中樞神經和血管係統的完整。

維生素K:止血。它不但是凝血酶原的主要成分,而且還能促使肝髒製造凝血酶原。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1:保持循環、消化、神經和肌內正常功能;調整胃腸道的功能;構成脫羧酶的輔酶,參加糖的代謝;能預防腳氣病。

維生素B2:又叫核黃素B2是體內許多重要輔酶類的組成成分。這些酶在體內物質代謝過程中傳遞氫,還是蛋白質、糖、脂肪酸代謝和能量利用與組成所必需的物質,能促進生長發育,保護眼睛、皮膚的健康。

多吃魚更聰明

瑤瑤放暑假到住在湖區的外婆家玩。瑤瑤每天和表姐妹們玩得很開心,更讓她開心的是每次她玩累回家後,外婆都會端上香噴噴的魚湯給她喝,一旁的外公總會很得意地說:“我們瑤瑤今天又吃了我打的魚,又變得更聰明啦!”每當這時,瑤瑤就很疑惑:吃魚會讓人變聰明嗎?

吃魚變聰明其實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日本營養學家長期研究發現,從小多吃魚的孩子較很少吃魚的孩子智力發育要好,更聰明。這是因為魚中含DHA的緣故。它們主要存在腦部、視網膜和神經中。DHA可維持視網膜正常功能,對人腦發育及智能發展有極大的助益,亦是神經係統成長不可或缺的養分。

一般海產食物多含有DHA,但深海的魚類如鮭魚、鯖魚、沙丁魚富含最多,尤其是魚眼球附近的脂肪組織。魚類的蛋白質含量約15~24%,所以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而且這些蛋白質吸收率很高,約有87~98%會被人體吸收。魚類的脂肪含量比畜肉少很多,而且魚類含有很特別的ω-3係列脂肪酸。

此外,魚油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D,特別是魚的肝髒含量最多。魚類也含有水溶性的維生素B6、B12、煙堿酸及生物素。魚類還含有礦物質,最值得一提的是丁香魚或沙丁魚等,若帶骨一起吃,是很好的鈣質來源;海水魚則含有豐富的碘;其他如磷、銅、鎂、鉀、鐵等,也都可以在吃魚時攝取到。

醫學證實常吃魚好處多。魚肉富含的蛋白質,可以幫助幼兒、兒童及青少年生長發育,生病或身體有傷口的時候,還可以幫助複原及愈合。而且魚肉的蛋白質,肌纖維構造比較短、結締組織也比較少,所以魚肉吃起來較細致嫩滑,也較容易消化,非常適合幼兒及老人家食用。魚類所含的脂肪比畜肉少,所以熱量較畜肉低。

醫學研究發現,愛斯基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很低是因為他們的飲食中有大量富含EPA及DHA的海魚類。在日本地區的調查,也發現沿海漁村的居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較內地農民低。

總之,吃魚可以讓人更健康、更聰明。

少年長白發

現代少年白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在一些壓力大、競爭激烈的崗位上,更是不時可見年輕的麵孔上頂著一頭滄桑的白發。決定頭發顏色的是頭發中色素顆粒的多少,後者與發根乳頭色素細胞的發育生長情況有關。頭發由黑變白,一般是毛發的色素細胞功能衰退,當衰退到完全不能產生色素顆粒時,頭發就完全變白了。正常人從35歲開始,毛發色素細胞開始衰退。而有的人20來歲就白了,醫學上稱之為少年白發,俗稱“少白頭”。

少白頭的發生原因比較複雜,既與遺傳性、體質性因素有關,又與後天的各種因素有關。引起後天性少白頭的原因很多:營養不良,如缺乏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某些微量元素(如銅),都會使頭發變白;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病,因造成營養缺乏,會讓人的頭發比一般的人要白得早些;一些長期發熱的病人,頭發會黃脆甚至變白脫落;有的內分泌疾病,如腦垂體或甲狀腺疾患,可影響色素細胞產生色素顆粒的能力而導致頭發過早變白;腦炎、神經係統病變也可使頭發變白;白化病病人的皮膚、頭發、眉毛都是白的;皮膚變白的疾病——“白癜風”,如發生在頭皮上,頭發也會變白;還有人認為,用腦越多,頭發白得越早;有些年青人在短時間內頭發大量變白,則與過度焦慮、悲傷等嚴重的精神創傷或精神過度疲勞有關。

對於一些聲稱可以使白發變黑的藥物,王教授指出,頭發黑是毛囊中黑色素作用的結果,這些藥物基本上有營養毛囊的作用,因此對黑色素的生成有影響。但是這些藥物隻能降低黑發變白的速率,不能根治少白頭,也不能使原有白發變黑。

醫學家現已確認,缺乏維生素B1、B2、B6也是造成少白頭的一個重要原因,應增加富含此類維生素的食物的攝入,如穀類、豆類、幹果類、動物肝、心、腎、奶類、蛋類和綠葉蔬菜等,還要注意多攝入富含酪氨酸的食物。黑色素是由酪氨酸黴氧化酪氨酸而成的。也就是說,黑色素形成的基礎是酪氨酸,酪氨酸缺乏也會造成少白頭。因此,應多攝入含酪氨酸豐富的食物,如雞肉、瘦牛肉、瘦豬肉、兔肉、魚及硬果類食物等。此外,應經常吃一些有益於養發烏發的食物以增加合成黑色素的原料。中醫認為“發為血之餘”,“腎主骨,其滑在發”,主張多吃養血補腎的食品以烏發潤發。

隨處可見的商品廣告

我們行走在路上、坐在公車上打開電視、上網、看報紙雜誌,各種商品廣告都進入我們的視野。廣告隨處可見,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廣告是通過一定媒體向用戶推銷產品或招徠、承攬服務以達到增加了解和信任以至擴大銷售目的的一種促銷形式。廣告是最大、最快、最廣泛的信息傳遞媒介。廣告,能讓企業或公司能把產品與勞務的特性、功能、用途及供應廠家等信息傳遞給消費者,溝通產需雙方的聯係,引起消費者的注意與興趣,促進購買。當今世界,商業廣告已十分發達,很多企業、公司、商業部門都樂於使用大量資金做廣告。歐美與日本的廣告費支出已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2.5%,有的大型企業的廣告費已達銷售額的5~10%,如日本廣告費用最多的7家公司,廣告費支出占該公司銷售總額的9.1~29.4%。中國的廣告費支出比例低得多,如1992年廣告總額為50億元,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0.13%,人均4元多。

人們把廣告比作信息傳播的使者、促銷的催化劑、企業的“介紹信”、產品的“敲門磚”,甚至有人認為在今後的社會裏,沒有廣告就沒有產品,沒有廣告就沒有效益,沒有廣告的企業將寸步難行。這就是說,廣告是企業促銷必不可少的手段。能否有效地使用廣告將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成敗。例如,某地“塔山酒廠”釀的酒質優價廉,屬省優產品,開始自以為酒香不怕巷子深,結果在遠銷沿海時吃了“閉門羹”,好酒到貨數月無人問津。在這樣的處境下,他們將心一橫,借助該省電視台,唱起了“川北一枝花,幸福千萬家”的酒神曲,僅半月時間,1500箱大曲一搶而空,空頭訂貨數量也創曆史最高水平。該廠廠長開了眼界,感慨道:“酒香也怕巷子深,要靠廣告敲開門”。

紅紅的胡蘿卜,足足的營養素

胡蘿卜又名黃蘿卜、山蘿卜等,係傘形科二年生草本蔬菜,莖直立,羽狀複葉開白色小花,種子長圓形,肥壯的肉質根長圓錐形,其營養價值極高,故又有“土人參”之稱。

胡蘿卜長成紅色是因為它含有大量橙紅色的胡蘿卜素。胡蘿卜素經過消化分解後可以變成維生素A。同時,胡蘿卜中還含有糖及澱粉,吃起來較甜。

胡蘿卜富含糖類、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其中以人體和動物都需求量大的胡蘿卜素C40H56含量最高,是多種果蔬的30~100倍。機體吸收C40H56後便將其轉化為維生素A,VA具有抗氧化作用,並能保護上皮細胞結構及其功能的完整性,是功能獨特的防病抗癌物質。據陳小寶在龜的口糧中加入8%~10%胡蘿卜的對比試驗,龜患病率比對照組降低了5.04%,而增重提高17.2%。

胡蘿卜的藥用價值很高,有調氣補中、調腸胃、安撫五髒的功效。不僅如此,胡蘿卜還可以治療夜盲症、營養不良和食欲不振。

紅色蔬菜水果有西紅柿﹑紅辣椒﹑紅胡蘿卜、紅蘋果、西瓜等,紅色蔬菜水果中都含有大量的β胡蘿卜素、番茄紅素。β胡蘿卜素和紅色蔬菜中的其他紅色素一起,能增加人體抵抗組織中細胞的活力,消除自由基。因此,多吃紅色蔬菜能提高人體預防和抵抗感冒的能力,並對心髒和小腸有益。此外紅色水果所含的熱量大都很低,常吃能令人身體健康,體態輕盈。

胡蘿卜雖是蔬菜,但所含的類胡蘿卜素為脂溶性維生素,與脂類結合才可以酶解。烹調中類胡蘿卜素比較穩定,基礎營養學表明,我國的炒菜方法可保存76%~94%。因此生吃胡蘿卜,類胡蘿卜素因沒有脂肪而很難吸收,從而造成浪費。同樣道理,溜肝尖、清炸雞肝就比鹽水肝更有利於維生素A的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