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常見疾病的預防(6)(1 / 3)

2.過早搏動:指異位起搏點發出的過早衝動引起的心髒搏動,最常見。可見於正常人,往往與精神緊張、過勞、過多吸煙、飲酒、喝濃茶或咖啡等有關。亦可見於各種心髒病、電解質紊亂、藥物影響、心導管檢查等。

3.陣發性心動過速:發作時常有心悸、胸悶、頭暈等症狀。

4.撲動和顫動:異位節律點發出衝動時,頻率超過陣發性心動過速,形成撲動和顫動。

5.房室傳導阻滯:多見於冠心病、風心病、心肌炎、洋地黃中毒等。Ⅰ度多無症狀;Ⅱ度可引起心悸、頭暈、胸悶等症狀;Ⅲ度輕者可無症狀或感頭暈、心悸、憋氣等,重者可引起暈厥、抽搐。

心律失常的一般護理方法有:

1.心理護理:某些心律失常可引起胸悶、心悸和周身不適,且易反複發作,故病人多有焦慮、恐懼、煩躁等心理,對治療信心不足,應消除其顧慮。

2.休息:陣發性心動過速和Ⅰ、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心動過緩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周圍環境安靜。對心律失常輕者,注意勞逸結合。

3.飲食:避免過飽,刺激性飲料(如咖啡、濃茶)、吸煙、酗酒等均可誘發,讓病人少量多餐,選擇清淡、易消化、低脂、富營養的食物,心功能不全者應限鈉鹽攝入。對服用利尿劑者鼓勵多進食富含鉀鹽的食物,如桔子、香蕉等,避免出現低鉀血症而誘發心律失常。

4.病情觀察:監測脈搏、心率、心律、血壓等,應注意患者有無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心絞痛等症狀。

5.出院後堅持讓病人服藥,定期複查。盡量避免誘發因素,保持樂觀情緒,合理安排生活。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各種病毒(如柯薩奇病毒A、B、埃可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流感和皰疹病毒等)感染導致心肌的炎性病變。

患者常先有發熱、全身倦怠感即所謂“感冒”樣症狀或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然後出現心悸、胸痛、呼吸困難、浮腫,甚至阿-斯綜合征。體征有與發熱程度不平行的心動過速,各種心律失常,可聽到第三心音或雜音。或有頸靜脈曲張,肺部濕羅音、肝腫大等心力衰竭體征。重症可出現心源性休克。

病人應安靜臥床及補充營養,治療主要是針對心力衰竭,洋地黃類因易於中毒需慎用,急性心肌炎預後多良好。多數可完全治愈,患者過勞或睡眠不足時可能在短期內急劇惡化,甚至死亡。

1.強調早期休息很重要。休息可減輕心髒負擔,有利於心功能恢複。急性期患者必須臥床休息,無並發症者可臥床休息1個月。合並心力衰竭者應休息6~12個月,至症狀消失、心髒大小恢複正常。

2.嚴密監測心率、心律、血壓、呼吸及症狀變化。

3.絕大多數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痊愈。對慢性患者,應及時治療,防止反複病毒感染。

急性胃腸炎

本病是由理化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細菌毒素等引起的急性胃腸道症狀。

臨床上本病大多為感染或細菌毒素引起,起病較急,在進食汙染食物後數小時至24小時發病,表現為上腹疼痛不適、惡心、嘔吐、厭食等,腹瀉呈水樣便,上腹及臍輕壓痛,腸鳴音亢進。

1.心理護理:該病發病突然,腹疼、嘔吐,甚至腹瀉明顯,患者往往有煩躁不安,當出現血壓下降、四肢厥冷、出汗等周圍循環衰竭時常感到恐懼,因此,要安撫病人。

2.嘔吐頻繁伴高熱者,應臥床休息,以減輕體力消耗,注意保暖。輕症禁食1~2餐可自愈;病情較重者,暫禁食1~2日,給予糖鹽水,以補充營養和水分。待可進食,給予高熱量流質食物,並停用一切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和食品,以後漸由稀飯改為軟飯,最後恢複正常飲食。嘔吐患者應采取側位或半臥位,減少嘔吐物吸入氣管造成窒息的危險。

3.病情觀察,注意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嘔吐物、大便,並記錄其性狀和量。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各種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病變,病因未完全明了,可能因素有急性胃炎的繼續、十二指腸液的反流、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

慢性胃炎病程遷延,大多無明顯症狀,部分有上腹飽脹不適(特別是餐後)、無規律腹痛、反酸、噯氣、惡心嘔吐等消化不良表現,無特異性。胃體胃炎消化道症狀較少,但可出現明顯厭食和體重減輕,可伴有貧血,多係缺鐵性貧血,少數可發生惡性貧血。胃竇胃炎的胃腸道症狀較明顯,特別是有膽汁反流較多;或伴有膽囊結石的患者,有時很像消化性潰瘍,可有反複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嘔血,係發生急性糜爛所致。

1.保證生活規律性,注意勞逸結合,避免晚睡晚起或過度勞累,保持精神愉快,急性發作或症狀明顯時應臥床休息。

2.生活護理:給病人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合理安排娛樂活動,使病人精神愉快。勿食過冷或過熱、易發酵產氣的食物,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以幫助消化。胃酸低者可給刺激胃液分泌的食物,如雞湯、肉湯等,對胃酸高者應避免進酸性、多脂肪和刺激性強以及含糖過多的食物。

3.病情觀察:觀察腹痛、腹脹等症狀的變化,若症狀不能緩解反而加重,出現便血、消瘦,應及時進行檢查。

4.指導病人加強飲食衛生和飲食管理,養成有規律的飲食習慣,忌煙酒。

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球部的慢性潰瘍,這些潰瘍均與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作用有關,故又稱消化性潰瘍。因95%以上位於胃和十二指腸,故又稱胃十二指腸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