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包括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舒適,清新令您心身愉悅,安寧順達的社會環境讓您順順當當,舒舒服服。
第一節自然環境與長壽
一、生活環境與長壽有關係嗎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自然環境中,其中的一切社會活動也離不開環境。環境包括地理環境、氣候環境和居隹的微小環境。在環境中,有許多因素每時、每地作用於人的機體。這些因素,可概括為物理、化學的和生物學的。如氧氣、水和各種營養物質,是維持健康與生命必不可少的;而另一些環境因素,如“三廢”汙染、過量的輻射、噪聲和病原微生物等,又對機體有一定危害性。還有一些環境因素則表現為有利和有害的雙重作用,其利害完全決定於它們的量度,如溫度就是這樣。
這些環境因素不僅錯綜複雜,而且處於經濟不斷的變化之中,人體借助機體內在的調節和控製機製,與各種環境因素保持著相對平衡,表現出機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但是這種適應能力是有限的,當有害的環境因素長期作用於人體,或者超過一定限度,就要危害健康、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為什麼山區、農村等自然環境好的地方會使人長壽呢?據分析,那裏的氣溫、氣濕、氣壓均較低,有茂密的森林、涼爽的氣候,山澗泉水不斷,環境安靜優雅。因遠離鬧市,人口密度低,基本沒有“三廢”汙染,也無噪音幹擾,空氣新鮮並含有較多的負離子,飲水也極為清潔,這種因素均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調節機體功能,有利於健康長壽。山區、農村居民居住分散,彼此接觸不太頻繁,傳染病也很少發生或流行。
另外,山區、農村居民的食物極少有汙染,這也是他們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噪音對身體有危害嗎
所謂噪音,按物理學定義,就是含有多種音調成分的無規律的複合聲。生物學家則是以人的主觀感覺為尺度,認為凡是使人不適和厭惡的聲音都是噪音。它的來源很廣,主要有交通運輸中的飛機、汽車、火車、拖拉機;工業生產中的打樁機、空氣壓縮機、車床、風鎬、金屬之間的撞擊;公共生活中的高音嗽叭、收音機;鬧市區的人聲等等,都是噪音之源。
噪音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害。它聒噪難聽,震耳欲聾,使人頭痛失眠,倦怠乏力;也使人心煩意亂,脾氣暴躁。它使動脈血管收縮,加快心髒跳動;使肌肉緊張,瞳孔在。長期的噪音刺激,使人的聽覺變得遲鈍,稱為失聰或“重聽”。一次巨大的爆破聲,足以震破耳膜,還以摧毀內耳聽覺感受器的毛細胞,使人永遠喪失聽覺,成為聾子。噪音還能刺激人的腎上腺素分泌,讓人發怒,導致家庭不和,吵鬧不安,甚至促使暴力和犯罪行為的發生。
強烈持久的噪音能引起神經衰弱、高血壓、心髒病、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和精神病,一位聲學專家說:“噪音像毒霧一般,是一種致死的慢性毒素。”目前,噪音的危害已被列在廢氣、廢水之後,稱為第三大公害,是地地道道的環境汙染。如果耳朵能象眼睛那樣閉起來,麻煩也許不會發生。但是,除了十足的聾子,我們的耳朵是不會停止聆聽的——即使在睡眠中也是這樣。
為了健康和長壽,尤其是老年人,應盡量遠離噪音。
三、春季養生應注意哪些事項
春天是萬物生長發育的季節。自然界裏充滿了一片新生的景象,大地解凍萬物複蘇,人們應該早睡早起,在庭院中緩緩散步,披開束發,舒鬆衣帶讓形體舒展,使自己精神狀態處於自然界的生機中。對於春天賦與的生發之氣不要隨便損害,這就是適應春季的生發之養生方法。
這時,氣溫轉暖,空氣溫潤,人的皮膚也逐漸舒展,髒腑、氣血功能也逐漸增強。這時正是人們進行調養的大好時機,應該到戶外活動,看柳絲吐綠、春花爭豔,聽鳥語禽鳴,使身心愉快,體質增強,預防疾病的發生。
老年人春委養生應注意:一是不急於脫去冬衣,防止著涼。古人曰:“春季天氣寒暄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體怯,風冷易傷,時備夾衣,迂暖易之,一重漸減一重,不可暴去,”做到春捂秋凍。二是飲食上少酸多甜,不要過飽。古人曰:“當春這時,食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飯酒不可過多,米麵團餅不可多食,致傷脾胃,難以消化。”三是防止宿病複發。古人曰:“正二日間,乍寒乍熱。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氣所致,則精神昏倦,宿病發動,又兼去冬以來護爐熏衣……”,此時如少善調養,往往容易引起舊病複發。
四、夏季養生應注意哪些事項
夏季是萬物茂盛秀麗的季節。歲氣陰陽盛衰在夏季交換,萬物開發結實。這時人們應該晚睡早起,不厭惡炎夏這日,使心理無怒氣鬱結,讓精神像萬物開花成秀那樣與日充實,使腠理之鬱氣得以宣通,就像有心愛的東西在外界吸引著你,這是適應夏季氣象、護養人體機能生長的方法。
在夏季的暑熱天裏,酷暑外蒸,人體的氣血趨向體表,形成了陽氣在外,陰氣內伏的生理狀態。老年人氣血虛弱,此時最難調養,當“安其神”,保持心理平靜,樂觀通達,《攝生消息論》曰:“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安息火熾,澄和心肺,外絕聲色,內薄滋味,可以居高處,遠眺望”。即要在防暑、起居、飲食上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