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知識
1.何謂糖尿病
糖尿病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長期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種慢性疾病。主要病理基礎是體內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血糖升高、尿糖出現嚴重時發生脂肪、蛋白質、礦物質、水及酸堿代謝紊亂。所以說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如果糖尿病長期得不到良好的控製,能造成腦、心髒、腎、眼、神經等器官的嚴重並發症,甚至導致死亡。
2.人是怎麼得糖尿病的
關於糖尿病的病因到目前也沒完全搞清楚,但目前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的發生是多因素的。主要由於遺傳因素和環境中的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遺傳因素使某些人容易得糖尿病,但沒有環境因素的影響,也不一定發病。至於環境因素那就多了。主要是感染、飲食過多和運動減少等生活方式的影響,使胰島β-細胞直接被破壞,分泌胰島素的絕對量減少;或是有接近正常的胰島素水平,但由於體內存在胰島素抵抗,而不能使其有效地發揮降血糖作用,導致血糖增高,這種情況稱為胰島素的相對不足。
二、診斷方法
1.糖尿病患者要學會自我檢測
(1)糖尿病患者自我檢測是調整治療方案的依據
通過有效的糖尿病檢測,可以了解血糖以及其他導致大血管病變危險因素(血壓、血脂、體重)的情況,以便及時與醫生溝通了解病情,調整藥物、膳食和活動,使病人的內環境盡量保持在理想的狀態,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2)糖尿病患者自我檢測是-種自我管理的手段
通過糖尿病檢測,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與飲食、情緒、運動相關的血糖變化,有利於加深病人對糖尿病狀態的理解,增強對保持血糖穩定的信心,從而成為自我管理的手段。
2.糖尿病患者要監測哪些內容
在臨床症狀方麵,要密切觀察症狀以及體征的變化。“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的症狀好轉,說明病情已逐步獲得控製。相反症狀加重,說明病情控製欠佳,甚至惡化。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出現心慌、饑餓感、出冷汗、頭昏,說明有低血糖,應盡快進食糖水、糖果、餅幹、麵包等食物,但是那些隻用阿卡波糖來控製病情的病人一旦出現低血糖,就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因為這些病人進食上述食品可能無法糾正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檢查是很重要的,這有助於監控病情的發展,為藥物的使用提供依據,增加藥物的療效,減少不良反應(低血糖等),同時可以及時發現並發症。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每周檢測1次血壓。定期檢查心髒大小、心率、心律,下肢動脈搏動情況,以及皮膚改變,腱反射,皮膚觸覺、痛覺、溫度覺等情況。在化驗方麵,每3個月需檢查1次糖化血紅蛋白。1年至少檢查1次血脂、尿蛋白、腎功能、眼底。以便及早發現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變,及時予以相應的治療。
三、保健常識
自然療法簡述
(1)關於自然療法
自然療法是運用各種自然的手段,提高機體自身抗病能力和防禦能力,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自然療法以調動整個機體的自身調節功能為主,其獨特的優點是醫藥方法取之於自然,治療手段適應於人體自然的特點。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目前還不能根治,采用綜合措施的自然療法,對於穩定控製糖尿病病情,防止或延緩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發生發展有很好的作用。糖尿病的自然療法主要包括:飲食療法、草藥療法、運動療法、娛樂療法、環境療法、音樂療法、精神心理療法等。
(2)哪些糖尿病患者適宜自然療法
非胰島素依賴型患者,如果通過自然療法能很好控製血糖水平,可以完全采用自然療法。胰島素依賴型的患者或較重的非胰島素依賴型患者,可以在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的基礎上,配合自然療法。因此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選擇和運用自然療法,提高自身的防病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