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知識
1.糖尿病中期有什麼表現
此期病人常有輕重不等的症狀,且伴有某些並發症或合並症。有時糖尿病本身症狀很輕緩,但並發症症狀表現突出且症狀較重,或以並發症為主要症狀出現,反而掩蓋了糖尿病本身的症狀。故其臨床症狀多種多樣,但基本上屬於以下三種:
(1)糖尿病本身症狀
口渴多飲、多尿、胃口好而消瘦、疲乏無力等,有時伴麵色萎黃、毛發少光澤,中年以上Ⅱ型糖尿病病人多呈體態肥胖或有“啤酒肝”。
(2)並發症症狀
合並腎病時有腰酸、尿中泡沫多、下肢水腫等;合並眼病時有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等;合並神經病變有足或手麻木、刺痛、蟻行感等;合並大血管病變有下肢傷,口愈合後遺留皮膚色素沉著、皮膚破潰不易愈合或變成“老爛腳”;合並心髒小血管病變有心慌、胸悶等症狀;合並腦部小血管病變有頭暈、記憶力下降、麵部或肢體麻木等症狀。
(3)並存疾病表現
如合並冠心病,有心絞痛、心悸等表現;合並高血壓,有頭暈、頭痛、耳鳴等表現;合並高血脂、血黏度高,有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合並腦血管意外,常發生腦梗塞,有頭暈、半身乏力、口歪舌偏等症狀。
2.糖尿病晚期有什麼表現
此期以糖尿病嚴重並發症為主要表現,但也因血糖難以控製而有糖尿病本身的表現或容易並發酮症而出現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糖尿病的慢性並發症到了晚期症狀相當嚴重,往往要靠很多藥物維持或須經常住院治療,以下是一些典型表現:
(1)糖尿病腎病
長期糖尿病,血糖控製不佳損害腎髒可導致腎功能減退,甚或出現尿毒症,會有腳腫、乏力、沒胃口、吃什麼都不香、皮膚瘙癢、少尿或多尿、血壓高,需用三四種藥物控製;有時合並大量蛋白尿漏出,造成低蛋白血症、腎病綜合症時,會有全身水腫、貧血、便秘等表現。
(2)糖尿病眼底病變
通常表現為白內障或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血管易出血,出血後通過牽拉作用可引起視網膜剝離而造成視力急劇下降甚至失明。
(3)糖尿病神經病變
外周神經病變主要感覺有四肢麻木、雙足底刺痛或是劇烈疼痛,徹夜難眠。自主神經病變可造成心慌、胸悶、氣急或便秘、食欲銳減、尿失禁或尿瀦留、皮膚局部出汗等嚴重病症。
(4)糖尿病大血管病變
雙腿皮膚幹燥、出汗少、營養差、色素沉著,或是容易破潰而難以愈合,形成潰瘍、發黑或出現“老爛腳”,有些人不得不截肢。在心髒,則有一種感覺不到疼痛(心絞痛)的心肌梗死,易造成猝死。在腦血管,經常出現“小中風”,有時因合並高血壓造成“大中風”--腦卒中,進而引起肢體癱瘓,長期臥床,生活質量很差。
(5)易於感染,且難以控製
因糖尿病病人抵抗力差,經不起風吹雨打,天氣一變就容易感冒,甚至發生肺炎,且“病去如抽絲”,炎症控製較一般人慢。還有,病人容易發生尿路感染,出現尿急、排尿次數多、尿淋漓不盡等症狀。總之,糖尿病晚期時,病人的表現各異,不勝枚舉,生活質量也大大降低,生命經常受到威脅。所幸的是,這種病人尚屬少數。由於糖尿病病人對血糖控製的意義的認識深入和醫生對病人控製和監測的加強。使多數病人血糖基本控製在良好水平,可以減少、減輕其並發症發生,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二、診斷方法
1.血糖儀測定的手指血血糖檢測結果與靜脈血糖檢測結果有什麼不同
血糖儀使用毛細血管血(包括紅細胞和血清),而平時病人抽的靜脈血所做的血糖是血清或血漿的血糖,因為血清或血漿除去了含糖少的紅細胞,所以空腹時靜脈血的血糖值一般比毛細血管的血糖值高10~15%。從生理上講,毛細血管血大致相當於動脈血,所以進食後由於胃腸道吸收的糖先進入動脈,再經過毛細血管進入組織經代謝後回到靜脈係統,因此進食後血糖儀測得的毛細血管血糖值比同時檢測測得的靜脈血血糖值高1~3毫摩爾/升。
2.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1980年以來,國際上通用WHO的診斷標準,1997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提出修改糖尿病診斷標準的建議。經過討論,1999年10月我國糖尿病學會決定采納新的診斷標準--糖尿病及其他類型高血糖的診斷標準(WHO谘詢委員會臨時性報告,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