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要慈善(2)(2 / 3)

我覺得做任何公益事情,尤其是慈善、賑災時一定先要有純潔的動機,然後盡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要抱著不純潔的動機做事,如果捐款是為了出名,為了在捐款排行榜上排到前麵等,這些從動機上來說,都是不夠純潔的。幫助別人和為別人服務時,不要圖回報,無論是物質的還是榮譽方麵的,因為慈善、賑災不是市場經濟中的等價交換。當不在意別人表揚時,也就不會在意別人的批評。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情,把精力真正用到服務他人的事情上。

2008年汶川地震後,由於王石關於捐款的一番話,網友們鋪天蓋地在罵王石。我就寫了一篇博文《王石是很有愛心的企業家》,結果把人們給招惹了,網友們又鋪天蓋地來罵我。我記得原來我博客的閱讀量最高的就是20萬30萬,因為這件事,閱讀量最後達到100多萬。四川發生地震的時候,我正要坐飛機到香港去,到機場一看,說救援的人去了。到了晚上一看電視畫麵,覺得這個地震非常嚴重,第二天一早我們就捐了200萬,其實王石在同一時間也捐了200萬,我們是房地產界捐得最早的。結果王石說了一段話,讓每一個員工不要捐得太多,員工就那點工資,而且像房地產企業,你要說捐款,外麵的慈善機構拉著你捐款的天天都有,一會兒是為白血病的捐款,一會兒是為失學兒童捐款,各種各樣的捐款五花八門。一般的人不能理解,像萬科、SOHO中國天天收到的求助信很多,但絕大部分是騙子。我們員工很有組織的,我們捐出去的錢要起作用,捐出去的錢幹什麼,去治病,你治病的名單給我,到現在從來沒有一家給我。有一個說做人工耳蝸,一個幾千塊錢,我捐了500萬,讓他把救助名單給我,快十年了,也從來沒有給我。所以這些東西,許多都是打著捐款的旗號,我們心裏麵知道,真正錢到他們手裏,多少給殘疾兒童,你根本不知道。所以王石勸自己的員工不要盲目把錢拿出去捐給機構,這是對的。這件事情我跟王石緊緊地綁在一起,我們捐的款是通過紅十字會。汶川地震我們捐了2000萬,紅十字會就討價還價要收10%的管理費,後來改收5%的管理費,最後我們說收費的話我們就通過別的地方捐獻,最後我也忘了收了多少管理費。

因為不是自己操作項目,絕大多數的捐助款項是不知去向的。我想很多捐款者也有同樣的感受吧。所以,我們成立自己的隊伍——SOHO中國基金會,我們從內部選擇了幾位同事專職從事SOHO中國基金會的工作。

我們在過去幾年做的每一項慈善公益事業都有許多困難,每一個項目背後都是一大堆的故事。這些困難一方麵來自於我們自身經驗的不足,另一方麵是因為周圍的客觀環境還不夠規範和成熟。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努力去克服,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我們自身同時也得到了提高,這比簡單地出錢要有意義得多,同時我們也可以在實踐中摸索出最有效的做公益的途徑。

環保的初衷

你怎麼看世界,我覺得這是價值觀中很重要的一點。如今,我越來越認識到這個人類世界是緊緊連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

現在吃穿住行方麵,基本上每一件東西都是別人提供的,自給自足的東西少得不能再少了。雖然我們是蓋房子的,大部分時間也是住別人蓋的房子——出差住的各種酒店都是別人蓋的。這個行業有很多人,我們要簽200多份合同才能把房子建起來。社會中的團結、合作、分工緊緊成為一個整體,這樣說可能比較抽象、很難理解,最讓人能夠直觀理解的就是環保問題。

比如你天天開著大排量的車,覺得反正我坐在車裏,排的廢氣別人去聞就行了。不能這樣想。可能別人排的廢氣你早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了。當我們談環保、談綠色的時候,前提的一個世界觀,就是這個世界是整體的,人類社會也是整體的,誰也離不開誰。我好幾年前也參加環保會議,感覺那不是環保會議,一大堆環保專家都在講自己的觀點,批評別人的觀點是錯誤的,都是給自己歌功頌德,奠定自己在學術中的地位。說白了,許多環保會議就是一批做環保技術、環保設備、環保材料的在推銷自己的產品,恨不得這次會議不光把會務費賺出來,而且能夠把自己的環保產品宣傳出去,能夠讓自己在其中贏利。當大家都想讓自己開著車舒服,排出去廢氣誰都不管的時候,這就離開了環保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