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百團大戰(3)(3 / 3)

八路軍在轉移兵力過程中,又打了一係列勝仗。

9月2日,日軍集中第36、第37師團和獨立混成第4、第9旅團各一部兵力,共8000多人,向正太鐵路南側的安豐、馬坊地域的八路軍進攻。當時,第一二九師師指揮所離日軍來襲方向不遠,劉伯承師長冷靜地分析了敵情,迅速集中4個團的兵力抗擊日軍。這4個團的指戰員不負眾望,英勇地阻擊日軍,斃傷日軍200多人,掩護師領導機關安全轉移。

9月5日,日軍第36師團永野大隊600多名鬼子從太穀出發,向榆次北麵的雙峰鎮進犯。

劉伯承得知這一情報以後,命令第772、第25團從北向南進擊,第16、第38團由南向北進擊,兩路夾擊這股日軍。9月6日,第129師第386旅2個團,決死第1縱隊2個團,把駐榆次西北雙峰地區的日軍1個營包圍起來,經過激烈的戰鬥,7日拂曉,殲滅永野大隊長以下日軍400多人。

為了策應第129師的行動,晉察冀軍區集中4個團的兵力,主動向正太鐵路北側盂縣地區的日軍出擊。第二軍分區所屬第19團於9月5日晚趕到上社附近地域,與第二軍分區特務營配合作戰,截斷了從下社和上社據點出逃的日軍的道路。6日早晨,在興道村把這股日軍包圍起來。日軍負隅頑抗,經過近5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大部分日軍被殲滅,隻有80多名日軍逃到羅裏掌山。

誰知,八路軍第19、第5、第16團的部分指戰員早已在羅裏掌山設下了包圍圈,這80多名日軍逃出一個包圍圈,又陷入另一個包圍圈。

9月9日夜晚,霧越來越濃。八路軍指戰員向被圍日軍發起攻擊,殲滅日軍40多人。在大霧中,少數日軍突出包圍圈,逃進盂縣據點。

9月10日,八路軍總部命令各部隊結束第一階段作戰,部隊進行休整,準備再戰。

百團大戰勝利的消息傳到延安,毛澤東立即給彭德懷回電:“百團大戰真是令人興奮,像這樣的戰鬥是否還可組織一兩次”。

百團大戰第一階段,八路軍部署周密,準備充分,行動突然,各部隊猛烈破擊日軍占領的交通命脈,取得了重大勝利。正太鐵路井陘至壽陽之間的所有橋梁、隧道都被炸毀,拆除了路軌、枕木,破壞了通訊設備。淪陷區的人民群眾看到八路軍成功地破襲日軍的交通線,非常振奮,自發地組織起來,支援八路軍作戰。日軍一名參謀在日記中寫道:“正太路沿線各小據點,大半已被消滅。可以望見沿線製高點八路軍瞭望哨。多處枕木被燒毀,鐵軌被拆除,鐵路、橋梁大部遭到破壞或損壞。沿途村莊,居民或逃走,或被八路軍帶走,房屋皆空。”

劉伯承師長9月20日在榆次以南的宋家莊第129師前方指揮所作《百團大戰第一階段戰役總結》時,指出了這次戰役的六大意義,即:提高了全國軍民的抗戰信心;振奮了敵占區民眾,推動了瓦解敵偽軍的工作;團結了友軍,取得了威信;打擊了敵人的南進計劃;在國際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鍛煉了軍民,積累了作戰經驗。

3.巧奪據點

9月16日,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左權參謀長聯名下達了戰役第二階段作戰命令。這項命令提出,第二階段作戰,基本目的是擴大戰果,基本方針是繼續破壞日軍的交通線,摧毀深入抗日根據地內的日偽軍據點。作戰部署和主要任務是:

第120師“以截斷同蒲北段交通之目的”,主要是集結主力破擊寧武至軒崗段同蒲路。

“晉察冀軍區以開展邊區西北方麵工作之目的”,主要是集結主力破襲淶靈公路,奪取沫源、靈丘兩座縣城,並以有力一部在同蒲路東側配合第120師作戰。

第129師“以收複榆次遼縣之目的,開展榆遼地區鬥爭”,以重點破擊榆次、遼縣(今左權)公路,並以有力一部破擊白晉鐵路北段。

冀中、冀南的部隊,要“打擊日寇修築滄石路、石德路、邯清路”,集中力量破壞各路段及前線路基。挺進軍應以有力部隊在平漢路北段、平綏路以及北平城郊積極活動。

八路軍總部要求,“第二階段之作戰統於本月20日開始戰鬥。”

根據八路軍總部的部署,戰役第二階段主要進行了淶靈戰役、榆遼戰役、破擊同蒲路作戰。那一段時間,華北戰場的戰鬥日夜不息,日本侵略軍的經濟網、封鎖網和交通線受到全麵打擊,日偽軍占有的煤礦、電廠、鐵路、橋梁、公路、車輛和電訊都遭到破壞,許多車輛被擊毀,軍事設施接連發生爆炸。

淶靈戰役,主要是攻打河北省的淶源與山西省的靈丘兩城為主的一係列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