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反擊意大利(1)(2 / 3)

9月3日,艾森豪威爾的參謀長比爾·史密斯中將與巴多裏奧的全權代表卡斯特拉諾將軍在錫拉庫紮秘密簽署了意大利投降和停戰協定,雙方確定在9月8日下午六時同時宣布意大利投降,意大利將所有機場、港口以及海陸交通線交給盟軍支配,撤回在南斯拉夫和希臘的意軍或就地解除武裝。美軍第82空降師則立即在羅馬空降。

墨索裏尼被推翻,德國這才發現一夜之間,其在意大利的駐軍處境極為險惡,在狹長的意大利亞平寧半島,德軍的部署極其分散,而南部剛從西西裏撤回的部隊,糧彈俱缺,精疲力盡。一旦麵臨盟軍和意大利軍隊的聯合打擊,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就在墨索裏尼政府垮台的次日,即7月26日,希特勒就命令德軍控製法意和德意邊境的所有山隘、橋梁,並從法國和德國本土抽出數個師開入意大利北部,組建B集團軍群,由隆美爾元帥擔任司令,準備隨時南下接應南部德軍。

統帥巴爾幹地區德軍的南線總司令凱瑟林元帥,下令第14裝甲軍、第76裝甲軍和第1空降師組成第10集團軍,由海因裏希·馮·維廷霍夫中將任司令,其中第14裝甲軍就是由原來在西西裏的第15摩托化步兵師和戈林裝甲師組成的,部署在吉埃塔至薩勒諾一線,第76裝甲軍則是由後來前去支援的第16裝甲師和第29摩托化步兵師組成,部署在卡拉布裏亞。由凱瑟林直接指揮的第2裝甲師和第2空降師,是德軍最為精銳驍勇的部隊,就部署在羅馬,準備一旦意大利宣布投降,就立即占領羅馬。德軍的計劃是一旦盟軍開始登陸,北部德軍必須接應薩丁島、科西嘉島和意大利南部的德軍北撤,然後步步為營組織防禦,遲滯盟軍的推進。

美英聯軍在意大利薩勒諾登陸。至1943年8月底,德軍在意大利境內駐軍已達17個師,而且凱瑟林對意大利與同盟國的秘密接觸已有所察覺,作出了一些相應的必要準備。

3.迂回薩勒諾

艾森豪威爾原計劃讓英軍第8集團軍8月23日在亞平寧半島南部登陸,吸引德軍注意,以掩護在薩勒諾的登陸。但第8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表示他目前隻有能夠運送4個營部隊的船隻,要求將登陸推遲到9月3日。

8月31日,盟軍出動2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對第8集團軍登陸地區聖喬瓦尼鎮至佩薩羅之間的海岸進行了預先艦炮火力準備。

9月2日,盟軍2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再次對登陸地區進行艦炮準備,德軍發現盟軍在西西裏島集結了大量登陸工具,意識到盟軍的登陸即將開始,但德意軍實力太弱,根本無力抗擊盟軍的登陸,凱瑟林便命令第29裝甲師隻在卡拉布裏亞一帶留下2個營,主力向後退卻,避其鋒芒。

9月3日,盟軍以22艘坦克登陸艦和270艘其他小型登陸艦艇,運送第8集團軍第13步兵軍的兩個師(英軍第5步兵師和加拿大軍第1步兵師)橫渡墨西拿海峽,在卡拉布裏亞雷礁以北登陸,登陸部隊得到了海軍2艘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的艦炮火力支援,此外還有英軍第30步兵軍全部軍屬炮兵的炮火支援,幾乎未遇任何抵抗,意大利海防部隊紛紛投降,一位隨軍記者甚至在報道中寫到:“登陸遇到的最頑強的抵抗是一隻從動物園裏逃出來的美洲豹!”

9月4日,第13軍開始向北推進,德軍第29裝甲師一邊撤退,一邊憑借複雜地形實施遲滯作戰,英軍的推進十分緩慢。

卡坦紮羅以南的德軍第16裝甲師與後撤的第29裝甲師會合,隨即合力向英軍實施反衝擊,一度迫使英軍後退,並解救出部分被圍的小股部隊。

英軍麵臨的最大困難是由於道路受到嚴重破壞以及船隻的不足,補給物資的供應發生問題,大批物資不是滯留在西西裏島無法及時啟運就是堆積在登陸灘頭,難以送到需要的部隊手中。因此英軍的攻勢在卡坦紮羅一線停滯下來。直至9月8日,英軍才向北推進了25至50公裏不等,距離薩勒諾還有70公裏之遙。

4.向縱深發展

9月3日,艾森豪威爾等意大利的停戰協定一簽定,就下令執行“雪崩”、“灣城”和“響板”三項計劃。其中的“灣城”計劃實際上已經開始實施。

9月4日,美軍第5集團軍所屬的美第6軍和英第10軍分別從阿爾及爾的奧蘭和利比亞的的黎波裏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