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戰第十八,也就是花旗第四艦隊在阿拉伯海遭到波斯潛艇偷襲,兩艘超級航母遭到重創的第三,地麵戰爭打響。
花旗首先投入的是第1陸戰師,以及率先部署到位的第步兵師。
不管是進攻時間,還是進攻的兵力,都在甄必勝的預料之中,連進攻采用的戰術都被甄必勝料到了。
第1陸戰師從巴士拉出發,在越過邊境線之後,全速向北挺進,兵鋒直指阿瓦士。
名為一個師,其實隻有一個戰鬥旅,隻是師部跟這個旅在一起,所以花旗國防部對外宣稱是一個師。
能抽調一個戰鬥旅,已經很不錯了。
要知道,第1陸戰師負責鎮守巴士拉,確保這座城市在兩河國代總統的控製之下,還擔負起了後勤保障的重任。
此外,第1陸戰師還分了一個旅北上前往阿馬拉。
這樣一來,第1陸戰師的三個戰鬥旅當中,最多隻有一個旅能夠用來發起進攻。
當然,絕不能看這個旅的戰鬥力。
很簡單,這是陸戰隊的旅,而不是陸軍的旅。
第1陸戰師在戰時狀態下的總兵力超過兩萬,而且按照美軍的編製,在得到加強之後能達到三萬。通常情況下,一個戰鬥旅的兵力在六千左右,戰時一般會增加幾個營,兵力突破八千。
以戰鬥力為準,第1陸戰師的一個戰鬥旅比波斯陸軍的王牌裝甲師還要強一些。
如果把花旗軍隊的強大火力支援算進去,那麼第1陸戰師的一個戰鬥旅,能夠在正麵交鋒中打敗幾個波斯陸軍的主力師。
當然,前提是野外運動戰。
隻是,靠一個旅就能打下阿瓦士?
顯然,這是癡人夢。
別的不,從邊境到阿瓦士的距離超過三百千米,而花旗陸戰隊的1A1主戰坦克在野外的行軍距離不到三百千米,因此在到達阿瓦士之前肯定要進行一次補給,因此隻能沿著公路線推進。在霍拉姆沙赫爾沒有拿下來的情況下,從巴士拉出發的運輸車隊根本無法順利到達阿瓦士。
可見,第1陸戰師的行動,其實隻是佯攻。
從戰術的角度來看,花旗在這個時候讓第1陸戰師向阿瓦士進軍,更多的是擺出攻打阿瓦士的架勢,從而迫使霍拉姆沙赫爾的波斯守軍主動撤退,最好是向阿瓦士退卻,從而在路上被花旗軍隊圍殲。
簡單的,就是降低攻打霍拉姆沙赫爾的難度。
當然,如果能夠順裏拿下霍拉姆沙赫爾,那麼第1陸戰師的這個戰鬥旅肯定會率先攻打阿瓦士,從而拖住阿瓦士的守軍,迫使波斯陸軍向阿瓦士增兵,從而讓花旗空軍能夠獲得展露頭角的機會。
由此可見,能否順利拿下霍拉姆沙赫爾,是地麵戰爭第一階段,或者是第一場地麵戰的關鍵所在。
為此,在第1陸戰師發動進攻之後不到四個時,第步兵師就參戰了。
其攻打目標,就是霍拉姆沙赫爾。
準確的,是第步兵師的第一個目標。
這次,不是一個戰鬥旅,而是一整個師的兵力。
名義上,第步兵師隻是“步兵師”,實際上,第步兵師是名副其實的裝甲部隊,戰鬥力極為強大。
被命名為“步兵師”,隻是因為其下屬的三個旅都是機械化步兵旅。
當然,這並不是缺少重裝備。
在花旗陸軍中,機械化步兵旅與裝甲旅的最大區別,其實就是少了一個坦克營,少了三十多輛主戰坦克,此外多了一個步兵營,多了幾十輛步兵戰車。也就是,花旗陸軍的機械化步兵旅也有上百輛主戰坦克,與兩百多輛步兵戰車,還有數十門自行火炮,必要的時候甚至還能加強一個火箭炮營。
當然,陸軍旅的編製規模得多。
通常情況下,陸軍旅在戰時狀態下的兵力不到六千,作戰部隊隻有三個營,最多會加強一個營,此外還有炮兵營、防空營、運輸營與航空營,以及由旅部直接指揮的通信連、防化連等技術性質的部隊。
單純從戰鬥力看,第步兵師超過了波斯陸軍任何一支部隊,哪怕隻是一個旅,也能打垮波斯陸軍的一個王牌裝甲師。
要知道,波斯陸軍的王牌裝甲師,也隻有不到三百輛主戰坦克。
如果第步兵師集中在一個方向上行動,絕對能橫掃一切,至少是獨擋一方,不需要其他部隊的支持。
顯然,用一個師的兵力去攻打一座邊境城市,肯定是大材用。
其實,這也證明,花旗軍隊的目的不止是攻占霍拉姆沙赫爾,或者隻是順道占領霍拉姆沙赫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