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日軍的空降作戰(2)(1 / 2)

巴鄰旁又名巨港,位於蘇門答臘島慕西河下遊,距東海岸110公裏,是個內河港口城市。該市有一個重要的機場和兩個大型煉油廠,是蘇門答臘的煉油中心。當時防守該島的盟軍由荷蘭、澳大利亞和英國軍隊組成,由一名荷蘭上校軍官指揮。守衛巴鄰旁機場的兵力為530人,配有13門高射炮和5挺機槍;守衛兩座煉油廠的兵力為550人,有10門高射炮和5挺機槍。日軍為了在敵軍未來得及破壞之前,確保在兩個煉油廠的設備不受損失的前提下,完整地占領這個煉油中心,在陸軍攻占該島的登陸作戰前,先派由久米精一大佐指揮的傘兵第1旅實施空降突擊,突然占領機場和煉油廠。

久米精一指揮的傘兵第1旅,於1941年12月1日在日本九州新田原機場組建後,在南部方麵軍指揮下,一直在金邊執行任務。1941年1月對日,久米精一接到第3航空大隊指揮官的命令,率傘兵1旅開赴新加坡以北640公裏的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機場集結,2月6日,第1旅抵達雙溪大年機場後,領受了在巴鄰旁實施空降、奪取機場和煉油廠的任務。2月8日,又奉命轉場到空降出發機場,即新加坡的居鑾機場和卡杭機場,空降時間擬定為2月9日。

日軍計劃以步兵第38師從海上溯慕西河而上,於2月11日在巴鄰旁登陸。在登陸前兩天,以傘兵第1旅第2營在機場和煉油廠附近空降,奪取機場和煉油廠。同時切斷交通線,阻止守軍後撤和預備隊增援。傘兵第2營共有700餘人,分3個梯隊:第一梯隊為第2、4連及1個機槍排、2個工兵排和1個通信隊,共240人,由營長甲村武雄親自指揮,負責攻占機場。擔負空中運送和掩護的航空兵,由兩個運輸機中隊、飛行第98戰隊(缺1個中隊)、飛行第64戰隊和飛行第81戰隊之一部組成。第二梯隊為第1連和1個機槍排,共90人,由中尾中尉指揮,負責攻占巴鄰旁東部的雙溪格隆煉油廠和烏約迪拉弗煉油廠。擔負空運和掩護的航空兵,由約兩個運輸機中隊、飛行第98戰隊的1個中隊。飛行第59戰隊和飛行第81戰隊之一部組成。第三梯隊為第3連和1個工兵排,共96人,作為預備隊。旅長久米精一上校隨同傘兵第2營一起參加空降突擊戰鬥。計劃用於配合空降突擊的飛機有:陸軍方麵,偵察機9架,戰鬥機約70架,襲擊機約20架,重型轟炸機約30架,總共約140架;海軍方麵,海上攻擊機100架,戰鬥機約30架,陸上偵察機6架,水上偵察機約40架,總共180架。

2月6日,日軍出動33架轟炸機和32架戰鬥機,對巴鄰旁機場和地麵防禦設施進行空襲。盟軍戰鬥機起飛迎戰日軍機群,並在日軍飛機抵達目標上空以前,擊退日軍轟炸機。這時,日軍轟炸機雖放棄了對巴鄰旁的空中打擊,但把攻擊目標轉向了邦加島的蒙托克城。當他們飛抵該城上空進行轟炸時,未遇盟軍的任何抵抗。7日,日軍又派6架轟炸機,在31架戰鬥機的掩護下,成功地飛臨巴鄰旁機場上空,摧毀了盟軍地麵上的一些飛機。由於盟軍的反擊,日軍被擊落兩架飛機。8日,日軍又出動門架轟炸機,在25架戰鬥機掩護下,第三次對巴鄰旁機場進行襲擊,擊落了盟軍兩架迎戰飛機,擊毀了盟軍在機場上停放的所有飛機。這樣,日軍就取得了巴鄰旁地區的製空權。在此期間,經過佐佐木中尉的多次空中偵察照相,對巴鄰旁地區的地形也獲得了很詳細的資料。

日軍原計劃2月11日登陸,但由於運送步兵第38師的海運部隊未能按時到達起運港口,所以整個計劃向後推遲了5天。在這5天中,日軍航空兵仍然連續對巴鄰旁進行空中襲擊。這種空中打擊,一方麵削弱了盟軍的戰鬥力,嚴重挫傷了盟軍的士氣,為空降突擊提供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麵,它也使空降突擊失去了突然性,使所有守島盟軍都進入戰鬥狀態,做好了各種應急準備,因而也給空降突擊帶來一些困難。

2月14日8時30分,70架運輸機在新加坡卡杭機場和居鑾機場騰空而起,傘兵第1旅第2營第一、二梯隊空降突擊行動開始了。兩個場地起飛的飛機集合編隊後一直向南飛行。當時,由於日軍占領新加坡南部的戰鬥正在激烈進行,機群經過新加坡南部上空時,曾遭到地麵盟軍炮火的猛烈射擊,但飛機未遭損失。不過,從新加坡往南,一直到蘇門答臘,整個航線都被在新加坡戰火中點燃的油庫所散發出來的濃煙所籠罩,給空中飛行帶來很大困難。上午11時,當飛機降低高度,進行低空搜索時,領航員發現他們已經到達慕西河口上空。這時,整個機群按計劃分成兩隊,溯慕西河而上,飛往巴鄰旁,第一梯隊飛向機場,第二梯隊飛向煉油廠。當時,盡管所有飛機都偽裝上英國飛機的識別信號,但並沒有騙過盟軍的眼睛,守島盟軍以猛烈炮火向他們射擊,但由於不準確,隻擊毀1架空投作戰物資的運輸機;擊傷1架運送傘兵的運輸機,該機中途迫降。其餘飛機仍保持編隊,繼續向前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