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澤不敢怠慢,火速率第1機動艦隊向馬裏亞納出擊,氣勢洶洶地殺向烽火連天的塞班島海麵。
3.火雞大捕殺
在美軍攻占馬紹爾群島之際,尼米茲即決定繞過日軍堅固設防的加羅林群島,直接向馬裏亞納群島開刀。以奪取西太平洋的海空控製權,切斷日本本島與南太平洋之間的海上交通線,為下一步向帛琉、菲律賓、台灣和小笠原群島進攻打開通路,並為對日本本土實施遠程轟炸創造條件。
1944年3月11日清晨,美海軍司令金上將和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來到白宮,請求羅斯福總統批準立即向馬裏亞納進軍的作戰計劃。羅斯福在橢圓形辦公室裏接見了他們。這一天,羅斯福的身體看起來不大好,麵色憔悴,雙手顫抖,但他仍然是滿臉笑容,充滿必勝的信心。他坐在輪椅上,很仔細地聽著部下的報告,並當即批準了兩位將軍的作戰部署。同時又指出,即將打響的馬裏亞納群島之戰,很可能是太平洋戰爭最後的一次大海空戰,必須抓住這一戰機,徹底打垮敵人。最後議定,此次馬裏亞納作戰的主攻方向是塞班島、關島和提尼安島。
商定完作戰計劃之後,羅斯福又用手中長長的指示杆指點著牆上那幅太平洋海圖。隻見他手中的指示杆從琉黃列島起,經塞班島、關島向東,一直點到雅皮島附近為止。羅斯福兩眼堅定而冷峻地注視著海圖,就像一位嚴謹的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一樣,對尼米茲將軍問道:“請問將軍,你知道這一帶是什麼地方嗎?”
“報告總統閣下,這一帶長約2000公裏,海水深度約8000餘米,最深處1.1萬多米,是已知的太平洋最深處。總統閣下,您所指的這一條弧線被稱作馬裏亞納海溝,也稱作西太平洋大海溝。”
尼米茲海軍上將出於一種職業的本能和豐富的海洋知識,對羅斯福的提問對答如流。
“哈哈,切斯特,你真不愧是美國海軍的統帥!”羅斯福眨動著綠色的眼睛,高興地說,轉而又嚴肅地叮嚀道:“我以盟軍最高統帥的名義命令你,並請你向麥克阿瑟將軍轉達,你的艦隊在麥克阿瑟將軍配合下,必須在馬裏亞納海域給日本聯合艦隊開掘一個最後的墳場。”
“是,總統閣下!”
當天中午,他們在總統辦公室裏共進午餐。飯後,尼米茲將軍立即飛回太平洋,帶著美國總統的命令衝鋒陷陣去了。
尼米茲將軍到達珍珠港後,馬上親自組織製定了代號為“征糧者戰役”的馬裏亞納作戰計劃,並將D日(登陸日)定在6月15日。
為保證“征糧者戰役”的順利進行,尼米茲將軍在戰前積極進行了各項戰役準備。在馬紹爾群島擴建和新建的海空軍基地,集中了盡可能多的兵力:登陸兵力12萬多人,支援作戰的艦隻640餘艘,其中僅米切爾海軍中將的第58快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就有各型艦隻90餘艘,輕重航空母艦15艘,作戰飛機956架。這樣,再加上第7航空隊的岸基飛機620架,就有將近1600架作戰飛機。
1944年6月6日清晨,幾乎和盟軍在歐洲開始的人類曆史上最大的登陸戰——諾曼底登陸戰發起的同一時刻,在中太平洋上,尼米茲將軍麾下氣勢不凡的第5艦隊,以米切爾中將龐大的第58特混艦隊為開路先鋒,從馬紹爾群島出航了。緊接著,500餘艘各型艦船,載運著4個半加強師,總計12萬餘人及大量作戰武器,也從四麵八方浩浩蕩蕩地殺向馬裏亞納。
就這樣,日美雙方共有近3000架飛機、21艘航空母艦及近千艘各型戰艦,一起劈波斬浪,殺氣騰騰地向馬裏亞納海域彙集而來,人類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航空母艦大戰就要爆發了。
1944年6月12日至14日,為保證登陸部隊順利上岸,美軍第58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在關島以東170海裏的海麵上,出動了208架“惡婦”式戰鬥機和240架艦載轟炸機,對塞班島、提尼安島和關島等日軍基地和機場進行了猛烈的轟炸,使日軍岸基航空兵遭到了沉重打擊。據不完全統計,日軍僅飛機就損失500餘架,一下子就使第61航空戰隊的戰力損失過半,這就為美軍下一步的登陸和海戰減輕了很大的壓力。
6月15日清晨,就在豐田副武海軍大將下達發動“阿”號作戰令的同時,美海軍陸戰隊指揮官史密斯中將指揮兩個師共計2萬餘人,於8時30分開始了對塞班島的大舉登陸,與守島日軍展開了殊死拚殺。
此時,正在指揮日軍第一機動艦隊向馬裏亞納進擊的小澤治三郎中將,聞此消息更是心急如焚,趕緊命令艦隊全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