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比斯開灣空潛大戰(1 / 3)

1.拋出“血本”

1944年,隨著德國法西斯在蘇聯戰場、北非戰場的節節敗退,盟國乘勝追擊,將重兵推進至法國西部,準備解放巴黎。

為此,希特勒調集了55個師的兵力,駐守在法國西部,以抗擊登陸。同時命令空軍和海軍,一旦登陸發生,都要不惜血本,打擊航渡之敵。

到1944年春,在法國作戰的德國空軍第3軍,隻剩下90架轟炸機和70架戰鬥機,實際上已名存實亡,派不上多大用場。希特勒倚重的是海軍。可是,鄧尼茲現時手頭又有多少兵力可以調遣呢?王牌戰列艦“提爾比茲”號被英國袖珍潛艇炸傷後,4月底又遭到皇家海軍艦載機的轟炸,這時已遍體鱗傷,正和5艘驅逐艦躲在阿爾騰峽灣內,動彈不得;“格納森諾”號戰列巡洋艦完全失去了戰鬥力,也無法出戰;“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和“科隆”號正在修理;“舍爾海軍上將”號、“呂佐夫”號、“歐根親王”號等艦傷勢累累,均呆在波羅的海內,以求暫避一時。事實上,它們已成了一些挨打的大目標,他根本不能指望它們。

在西線,克朗克手上倒是有400多艘小型艦艇(其中驅逐艦5艘、魚雷艇40艘、掃雷艦艇209艘、巡邏艇116艘、炮兵駁船42艘),但是,這些小艦小艇又能幹些什麼呢?在盟軍強大的登陸編隊麵前,它們充其量也隻能騷擾一下對方而已。看來,唯一能夠擔起打擊航渡之敵重任的,隻有靠他的掌上明珠——潛艇了。

1944年夏,柏林在英美空軍的狂轟濫炸之下成了一座沒有頂蓋的碉堡,已毫無安全可言。納粹海軍總司令鄧尼茲無可奈何,隻好將他的司令部搬出了施泰因普拉茨大街的豪華大廈,遷到了貝爾瑙郊區的營地裏。6月5日夜,當盟軍千軍萬馬搶渡英吉利海峽的時候,他正躺在臨時司令部的行軍床上,昏昏熟睡。

6日清晨,副官走進了他的房間,交給他一份電報,電報是西線海軍司令特奧多爾·克朗克上將拍來的,向他報告說: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登陸是預料之中的事,但登陸地點卻令他頗覺意外。他走進隔壁房間,叫醒了戈德特少將和赫斯勒上校,然後直奔作戰室。

作戰室內掛著一副巨大的大西洋地圖,上麵標有每一艘潛艇的艇位。鄧尼茲的目光從西向東移動,掃過比斯開灣、英吉利海峽、多佛爾海峽和北海,然後打量了一眼挪威海岸,又目光下移,死盯著瑟堡和勒阿弗爾之間的登陸地段。他臉色蒼白,下頦尖瘦,已經全然沒有戰爭初期的那種猖狂勁頭了。他默然良久,才轉過臉來招呼赫斯勒傳達他的命令,讓“農夫”艇群立即出擊。

鄧尼茲是幹潛艇起家的,對潛艇戰有著一種固執的偏愛。盡管他清楚地知道盟軍會嚴密封鎖英吉利海峽,但仍覺得冒這樣的風險值得。因為擊沉一艘滿載軍火燃油和其他作戰物資的船舶,最多就犧牲一艘潛艇,而在岸上要想消滅同樣的物資,少說得損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兵力。所以他才於5月中旬向克朗克發出了組建“農夫”艇群的命令。

命令的主要內容為:用37艘到40艘潛艇組成一支艇群;在入侵發生時(在最近幾天即將發生),在港潛艇必須出擊。6月6日,當他收到克朗克的電報後,又對第一批出擊的潛艇發出了下述訓令:“參加登陸的每一艘船隻,哪怕隻載一輛坦克和幾十個人,也得看成極其重要的目標,要不顧危險加以攻擊。必須竭盡全力,攔截敵人的登陸運輸隊,不必顧及淺水、雷區或其他任何危險。在航渡中殲滅掉敵人的一兵一卒和一槍一炮,都會減少敵人成功的機會。給敵以損傷就是盡了職守,潛艇存亡,在所不計。”

顯然,他是在強令部下進行自殺出擊,就像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要孤注一擲了。

2.佩裏中尉的巡邏方案

德軍的反撲在盟軍的意料之中。為此,它們集結了一支龐大的反潛兵力,將英吉利海峽裏裏外外,封了個嚴嚴實實。海峽東部水淺,加上航道較窄,完全可以用水雷堵死。海峽西部較深,加上水麵開闊,是設防的重點。反潛兵力由水麵艦艇部隊和岸基航空兵構成。在英格蘭南端130海裏的洋麵上,由“搜索者”號、“活動”號、“文德克斯”號護航航空母艦和6個反潛大隊組成外層防護,負責攔截由大西洋和挪威基地趕來的敵艇;在布勒斯特和普利茅斯之間的海峽入口處,由兩個反潛大隊和4艘驅逐艦進行巡邏;在海峽群島和托基之間,由4艘驅逐艦配合飛機行動,為第二道防線;第三道防線緊挨登陸場,在瑟堡和波特蘭之間,兵力為12艘驅逐艦、護衛艦和8個近海艦艇大隊。

岸基航空兵為第19大隊,司令官賴安·貝克空軍少將,下轄25個飛行中隊,計有桑德蘭式、惠靈頓式、解放者式、哈利法科斯式、蚊式、勇士式和劍魚式飛機350架左右。為了能夠日夜不停地搜索從愛爾蘭南部到法國布列塔尼半島之間的廣闊水域,他同意了詹姆斯·佩裏空軍中尉製訂的“軟木塞”巡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