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條英機所崇拜的乃木希典,原是日本陸軍第三軍司令官。日俄戰爭中,乃木一味蠻幹,置廣大士兵生命不顧,強迫實施“肉彈”攻擊,用鮮血和白骨為天皇製軍國主義鋪設了“勝利之道”。體現了明治天皇頒布的《軍人敕諭》中宣揚的武士道軍人不以生命為重的思想。於是,乃木踏著成千上萬士兵的屍體,爬上了大將的高位,更對天皇感恩戴德。當明治天皇死去時,乃木和他的妻子也一道剖腹殉死。這就是東條所崇拜的“聖將”,這就是他心目中的楷模!
就這樣,東條英機經過“刻苦”的學習和緊張的軍事、政治訓練,於1905年4月,從士官學校畢業了,畢業時被授予陸軍步兵少尉軍銜。在離開士官學校以前,東條英機帶領全校300名學生在皇宮振天府前宣誓:“要為天皇而死,要作天皇陛下的禦盾,粉身碎骨心甘情願!”以此激發武士道精神。此刻,那“望子成龍”的東條英教也異常激動,不斷為東條英機搖旗呐喊:為天皇效忠的時候到了!從此,東條英機結束了軍校生活,開始了法西斯軍官的新生涯。
東條英機從士官學校畢業時,日俄戰爭已到後期。但他仍作為少數幾個“幸運兒”分配到了前方,隻不過沒有親身參加戰鬥就隨軍“凱旋”了。
回國後,東條英機曾做過幾年下級軍官,後利用父親的關係進入陸軍大學學習,於1915年畢業。其間先後擔任過陸軍省副官、陸軍大學教官、陸軍省整備局動員課長。此後,東條步步提升。同時也在尋找為天皇榮立戰功的機會。他和一些軍國主義者竭力鼓吹向中國東北出兵,進而征服中國大陸,作為向東亞、南亞等地侵略擴張的基地。他的軍國主義思想,是和當時日本政府的主張相一致的。
日俄戰爭後,日本帝國主義一躍成為中國東北的南霸天。按其“大陸政策”的既定步驟,一方麵與東北軍閥張作霖進行政治交易;另一方麵又強迫當時賣國的袁世凱政府簽定不平等條約,得寸進尺,實現其滅亡全中國的野心。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法、德等西方列強積極參戰,改變了列強在中國及亞洲的力量對比。東條英機緊步日本帝國主義“元老”們的後塵,叫嚷:“對日本來說,現在是天賜良機。”日本軍國主義於是趁西方列強應付大戰的時機,陰謀擴張其在中國的侵略勢力。推行“大陸政策”的狂妄野心,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2.令人震驚的“剃刀將軍”
192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很快襲擊了日本,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略中國東北的步伐。在國內瘋狂鎮壓左派,同時加緊進行經濟和軍事上的準備。在軍事方麵,東條英機作為參謀本部戰備動員課長,積極協助,異常活躍,對侵略東北的行動進行了具體的部署。
經過這一係列精心策劃和準備後,日本帝國主義於1931年9月18日發動了突然襲擊,製造了無數震驚世界的慘案。僅僅3個多月的時間,整個東北便被日本帝國主義吞噬了。日本法西斯軍人頓時身價百倍,軍部法西斯的權勢日益顯赫,法西斯勢力空前增強,他們的罪惡活動也愈發肆無忌憚。陰謀暗殺,發動政變,為在日本建立法西斯專政,推行戰爭政策掃清道路。
在日本帝國主義鯨吞我國東北期間,以東條英機等人為代表的日本軍國主義者,極力美化侵略戰爭,大肆推行法西斯軍國主義教育,宣揚“武士道軍人典範”。積極鼓吹侵華,殘酷鎮壓日本反戰軍民,扮演了極為可恥的角色。
本來,中國東北豐富的資源寶藏已成為日本壟斷資本家掠奪的對象:鞍山供給鐵,撫順供給煤,從吉林、黑龍江的大森林取得木材。這樣,它每年要從滿蒙掠奪大量的重要物資。此外,日本又大搞對外投資,在中國東北的外國資本中,七成以上是日本資本。到1931年末,日本向中國東北投資總額達17.5億日元,使東北變為日本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的重要場所。
所以,中國東北經濟的榮衰與日本壟斷資產階級有著生死攸關的關係。而當時東北經濟深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負有盛名的大豆、豆餅等農產品的出口額也顯著減少。1929年大豆出口額為300萬噸,到1930年則銳減至223萬噸;大豆及其他農產品的價格也大為降低,從而引起了深刻的農業危機。
中國東北居民因遭受經濟危機的打擊而降低了購買力,使日本和中國東北的貿易大大縮減,同時也使“滿鐵”的收入嚴重下降,甚至第一次出現赤字。
“滿鐵”經營的不振、經濟危機的打擊,以及中國人民反日鬥爭的高漲,更加使日本反動派感到恐慌。日本帝國主義已經陷於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的深淵之中。他們為了擺脫危機,尋找出路,並企圖把東北變為鎮壓中國革命的據點和反對斯大林領導下的社會主義蘇聯的前沿陣地,便把侵略中國東北作為一個“救命符”,悍然走上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大規模侵略戰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