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革命的年代 (4)(1 / 3)

1794年7月27日,反對革命政府的陰謀集團在國民公會發動政變,逮捕羅伯斯庇爾、古東、聖·鞠斯特和奧古斯旦·羅伯斯庇爾等人,次日,他們被送上了斷頭台,雅各賓專政被顛覆,法國大革命的進一步推進被打斷了。

雅各賓專政的被顛覆,標誌著法國大革命的結束。

法國大革命是世界曆史上最大的,也是最為徹底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第一次真正把鬥爭進行到底,直到交戰的一方即貴族被消滅,而另一方即資產階級獲得完全的勝利。它不僅推翻了法國封建專製製度,確立了資本主義製度,而且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封建製度,有力地推動了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鬥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最終促成世界資本主義體係的形成和資本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勝利。

關於巴士底獄

巴士底獄始建於14世紀,原是一座防禦外來侵略的軍事要塞。它由8個巨大的塔樓組成,塔樓之間由高24米,寬3米的城牆相連,城牆上築有槍眼,配置重炮;四周環繞著壕溝,隻有吊橋與外麵連接,被視為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堡。它居高臨下,俯視著整個巴黎,活像一頭伏在地上的巨獸。

從16世紀起,巴士底獄逐漸失去軍事要塞的作用,成為一個禁錮政治犯的重要監獄。凡是膽敢反對封建製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監禁在這裏。巴士底獄成了法國專製王朝的象征。

據曆史學家考證,法國大革命前夕,巴士底監獄實際上是全法國生活條件最好的一個監獄,並且不是巴黎人民所畏懼的王朝的象征。巴士底監獄被攻占那一天,發現巴士底監獄裏隻有7個囚犯,大部分是被自己人關押的貴族家庭的精神病患者。

走上斷頭台的路易十六夫婦

在法國曆史上,路易十六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國王。這位優柔寡斷、有些木訥的男人算得上是法國王室裏的一個另類。他不太貪戀錢財,也不沉迷於女色,卻經常整天將自己關在鐵匠房中,做自己最喜歡的工作——製鎖。

1774年5月,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法蘭西的王座,他麵對的是千瘡百孔、搖搖欲墜的帝國。此時的法國債台高築,每年僅償還利息就要消耗國庫收入的一半以上。然而,麵對國內日趨緊張的形勢,路易十六卻依然沉迷於自己的“老本行”。其實,早在他還是王儲時,就已顯露出鎖具研究方麵的天賦。他曾在凡爾賽宮裏專門建造了一間全法國最高級的五金作坊,在這間麵積近百平方米的房間內,掛滿了各種工具。為製造最複雜、最精美的鎖,他特意高薪聘請了民間著名的鎖匠加曼,後者甚至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寢宮。要知道,當時的普通大臣也享受不到如此待遇。

當上國王後,路易十六更是無心朝政,經常來到自己的五金作坊裏,與各式各樣的鎖為伍。路易十六製鎖的水平的確很高,他的鎖極富創意、形狀各異,幾乎每一把都是一件藝術品。他曾把鎖製成活潑可愛的鯉魚、鬆鼠或鴨子形狀,扭動“鬆鼠”的鑰匙,“鬆鼠”會頻頻點頭,搖尾乞憐。有一把“蠑螈”鎖,把鑰匙插進後轉動三圈,蠑螈的嘴中就會噴出水來。為迎合國王嗜“鎖”如命的愛好,人們紛紛用各種各樣的鎖來巴結國王。在一次為慶祝王子出生的遊行中,有人甚至抬出了一把特製的“大鎖”,當人們打開“大鎖”的門,竟從裏麵走出一位可愛的“小王子”,這讓路易十六龍顏大悅,他特意命令手下將自己製作的鎖賞賜給遊行者。

然而高超的製鎖技巧無法挽救他的王國。隨著法國社會矛盾的不斷激化,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終於在1789年7月14日拉開序幕。路易十六出逃未遂,被扣押在巴黎的杜伊勒裏宮。即便是在被看押期間,他依然沒有忘記自己的愛好。他偷偷地在牆板後麵藏了一口保險箱,裝上了一把自認為世界上最難打開的鎖,將執政期間企圖勾結國內外複辟勢力、陰謀絞殺法國大革命的許多密函鎖在裏麵。但這把鎖最後卻被他當初高薪請來的鎖匠加曼打開了,當人們看到這些罪證後,一致要求國會“宣布路易十六為法國的賣國賊、人類的罪人,立即以革命的名義判處死刑”。結果,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斷頭台。具有戲劇意味的是,路易十六當年曾親自參與了斷頭台的設計,為加速斷頭台的殺人效率,他命人將鍘刀改成三角形,沒想到自己最終卻成了這部殺人利器的刀下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