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召開的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會。它以“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中國共產黨的史冊。這次大會全麵地總結了黨成立以來,尤其是抗戰以來領導中國革命的經驗,製定了正確的路線和方針,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七大的路線,指引全黨團結一致,同心同德,領導全國人民迅速地奪取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推翻了蔣介石國民黨的專製統治,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這次大會所以能圓滿成功地完成如此偉大的使命,功垂史冊,是與黨的領袖毛澤東的主持與領導密切聯係在一起的。七大從籌備到召開,到閉幕,都凝聚著毛澤東的心血,都是在毛澤東領導下進行的。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醞釀的時間很長。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就作出決定,在近期適當時機召開七大,並成立中共七大籌備委員會,毛澤東為籌備委員會主席。繼而推遲到1942年,後又決定在1943年底,結果又延期。七大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推遲召開,達7年之久,一方麵是由於戰爭關係,時間緊張、工作繁忙,而且交通阻隔,高級領導幹部難以集中;另一方麵主要是全黨對於黨在曆史上的一些重大是非問題,認識存在分歧,思想還不統一。到1945年,中國共產黨從1928年六大起,中間經過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17年的漫長曆程,已從一個幼年的黨變成一個成熟的、強大的黨了,擁有黨員121萬,軍隊近百萬,根據地人口近1億,成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中堅力量,成為中國政治生活中不可忽略、缺之不可的因素,成為全國人民抗日救國和民主建國的希望所在。日本帝國主義侵占的大多數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已處在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遊擊隊的包圍之中,抗日戰爭的最艱苦年月已經過去,有了相對穩定的環境。尤其是經過整風運動,全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黨內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得到很大的破除,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深入人心。這些情況,為中共七大的召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在此期間,毛澤東在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偉大的抗日戰爭的同時,積極領導籌備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他撰寫了大量的論文、以中共中央名義發布的許多文件,對黨的曆史經驗從各個方麵進行了總結。整風運動,使全黨衝破王明教條主義的思想桎梏,解放思想,更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召開了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主要為召開黨的七大作準備。在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與朱德、劉少奇、任弼時、周恩來等五人被選為全會主席團,毛澤東為主席團主席,領導全會和中央日常工作(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停止開會)。第一次會議就討論了召集七大的準備工作,通過了《召開黨的七大的決議》,決定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作政治報告,成立了關於政治報告、軍事報告、修改黨章報告和黨的曆史問題決議等委員會起草文件。
要總結革命經驗,必須分清曆史是非。六屆七中全會集中主要討論了黨的曆史問題,特別是從1931年初到1943年底時期的曆史問題。成立了由任弼時召集,劉少奇、周恩來、張聞天、秦邦憲、康生、彭真、高崗等參加的專門委員會,起草曆史問題決議。毛澤東自始至終領導了曆史問題決議的起草工作,多次提出起草決議的總的和各部分的指導思想。在廣泛討論基礎上,在毛澤東本人直接指導下,經過長時間反複修改,最後由毛澤東審改定稿。曆史問題決議,對曆次右的和“左”的錯誤,特別是以王明為代表的、以教條主義為特征的“左”傾錯誤的內容、根源作了詳細分析,肯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路線和方針,對黨內若幹重大的曆史問題作出了結論,使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幹部達到了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的一致,加強了全黨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團結。
當時還出現了代表資格審查的問題。本來,各地的七大代表都已集中到延安。但是,“審幹”中發現了一些所謂有問題的代表。如果不承認其代表資格,要各個地區重新選舉代表,那麼,由於關山阻礙,交通耗時甚多,七大又得延期。而當時正處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即將最後勝利的前夜,國共之間兩個中國之命運、兩種社會前途的鬥爭亦趨尖銳,黨極需召開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係統總結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製定爭取光明前途的正確路線、方針和政策,以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與富強的新中國。時不我待,毛澤東在聽取任弼時關於代表資格問題彙報後,當機立斷:“開會,代表全部出席,不再審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