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帝星隕落(2 / 3)

陳善這一番露骨的奉承隻聽得陳友諒老懷大尉,掠著自己的鄂下寸長黑須含蓄道:“我兒莫要瞎扯,為父哪有你講的那許誇張,今日有成就也隻能算是麾下將士用命,文臣竭計而已。”他那明顯虛假的自謙也就隻到這,自傲,好大喜功的原形再忍不住畢露。“當然秦皇漢武雖然不像你所講的那般無用,但勉勉強強也算是隻比我差了一小撮而已。至於唐太宗,趙太祖,不是朕看不起他們,實在是離我將來之成就不是以裏可以算的。畢竟他們誰又有機會,有能力如我將來要做的一樣,在蒙人的統治下驅逐他們,建立我漢人千秋萬代的朝廷呢。所以講他們也不過如此而已。”

“父皇果然見解獨到,兒臣實在不如。”陳善機靈的在陳友諒說道最神采飛揚處,趕忙跪伏在地,臉上滿是感動的神色。“今日聽父皇一席話,實在是勝讀十年書。兒臣決定啦,在此次父皇班師回朝後,定要請最好的書法名家,把今日父皇所講與此行路上所講的金玉良言撰寫成書,讓咱們後世子孫好好研讀。借此也能給他們一些做人的啟發。萬望我英明的漢太祖恩準兒臣的此番決定。”

“莫要如此,莫要如此。朕知我兒孝順,可是今日咱們隻不過是父子之間的一些私密話,怎能夠撰寫成書呢。而且這度隻是你父皇我的一些個人見解,成書後豈不是徒惹人笑。況且你看那些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他們哪個都沒有留下書籍,若是這上下數千年的帝王光我一人留下,是不是不大好啊。”雖然這話咋一聽起來,老陳同誌還是有一點自知之明,在那退讓。可是隻要不是傻子,細細一品味,或是看看他那得意的神情,就知道這個人無恥的程度到底有多高。

“不不不!父皇這是兩碼事,怎麼能相提並論呢。再說,這也不算是您在出書啊,這是兒臣我在聽到我英明神武的父皇那些金玉良言後,自發的把您的話給記下來。而且兒臣這也還不是為了造福咱們大漢的祖孫後代教育事業而作出的一點點微末的貢獻,有鑒於兒臣的一片忠心,請求父皇恩準滿足兒臣的這一個小小的願望吧。”

“這真的不好吧。這怎麼好呢?”

“怎會不好,此乃天大的善事。”

正在漢軍現任君主與未來君主,兩代皇帝在那因為出書的問題推讓未注意戰局的時候。明王朱元璋正在他家軍師劉基的計策下暗暗調兵遣將,準備物資想狠狠陰陳友諒一把,勢要值此一舉消滅漢國這個最大的敵人。

朱元璋暗中命常遇春等人分別調集七艘漁船,載滿蘆葦稈柴,以火藥填充其間,隻等待時機成熟即投入戰場。待東北風起,時機成熟,朱元璋命士兵捆紮稻草人在七艘漁船上直立,衣以甲胄戰盔,持矛在手,偽裝成兵士的樣子。然後,他又分募敢死士卒伏於船中劃船。

就這樣,因為最上頭的陳友諒以為大局已定,勝利隻是時間的問題,所以完全下放指揮權。而底下各個將領覺得此時戰場上滿湖都是兩方的大小船隻,箭支,人頭,大小焰火滿天飛,此時那個將領會有心情命令注意偵查。自然那些漢軍軍士以為來船是普通戰船,沒有太多防備。

明軍發動火攻時正是黃昏,太陽欲落山,東南風刮起。七艘漁船竟然趁亂駛入漢軍巨艦跟前。百餘敢死士卒乘風縱火,風急火烈,須臾之間已經衝撞到漢軍艦隊內,猛烈燃燒。火借風勢威猛,數百艘主力戰船一齊著火。此時情景隻可用燔焰漲天,湖水盡赤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