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撓撓頭,想了一會,最後鄭重地答道:“莊子雲: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麵王樂,不能過也。小子雖然年幼,卻不願百年後化為一撮黃土。”
少年自小天資聰穎,,博覽群書,社會評論與不朽經典(如資本論)也曾囫圇吞棗地讀過,雖然覺得晦澀難懂,但也憑借超強的記憶力硬背了下來,加之家庭熏陶,從小就以消極態度看待世界。當下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拉大,整個充斥著享樂主義與拜金主義,社會精英們聲色犬馬,縱情歡愉,普通人則沉溺於網絡遊戲,虛擬空間。”
老道士又問:“你若隨我修行,則難享受現代科技的便利,沒有電話、電腦、電視,每天打坐修行,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你可願意?”
少年斬釘截鐵地回答:“我願意,比之長生,愛恨情仇,功名利祿,皆為過眼雲煙。。”
老道士又問:“你若隨我進山修行,家中父母又該如何。”少年未加思索,便回答道:“小子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家中父母已有幼弟,沒有我也可傳承香火。”
老道士聞言,心襯道:此子不過十一二歲,卻少年老成,性格堅毅。追我不舍,可見其毅:受我法術無懼,可見其勇;根骨極佳,足以授法;家有幼弟,孝節無虧。想不到我搖光散人修行百餘年,孤身一人漂泊天涯,現借助靈氣回升,修行文明複興的大勢,置之死地而後生,在壽元將近時閉死關,成功突破至金丹期,回家鄉緬懷,卻收到了天賜的好徒弟,足以傳承星宿海的法術,天興我星宿海!
搖光散人本就是亦正亦邪的角色,倒也沒對少年的品格有什麼要求。
“你我確有師徒之緣分,那我們就訂下師徒的名分,傳授你此道。”
少年心中喜不自勝,又立即跪了下去,磕了三個響頭,說道“師傅在上,請受徒兒秦墨白一拜”
秦墨白從小就表現出了天資聰穎,能夠過目不忘,心算加減乘除。他的父親秦海是本地的高中數學老師,母親李芳華是本地的高中語文老師。秦海深受道家思想影響,崇尚無為而治,沒有給秦墨白報各種補習班,而是任其發展。
母親李芳華則和天下其他母親沒有什麼兩樣,望子成龍心切,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為此父母經常在家中爭論,幸虧家中大事均由父親決定,秦墨白得以盡情玩耍,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秦墨白家中有許多藏書,多為父親的數學研究書籍和母親的文學書籍。
其中還有一些道家典籍,多為老莊之學,卻沒有什麼道教的金丹修法。秦墨白在父親的影響下也喜歡閱讀老莊之學,但少年心性使他更喜歡他卻對道教的神仙傳說更有興趣,多次央求父親買一些道教典籍回來,秦海不允。
秦墨白卻對神仙之事更加渴望,偷偷用零花錢買了一些描述神仙傳說的書,看的如癡如醉。什麼朝遊北冥暮蒼梧,什麼踏遍青山人未老,什麼撒豆成兵,什麼呼風喚雨,比起俗世間“戚戚於貧賤,汲汲於富貴”的凡人,不知好到那裏去!
今天有緣遇見了有真本事的道長,豁出這條性命也要拜道長為師,學習仙法!
老道士扶起秦墨白,說道“我本為星宿海修士,本門功法《星海傳習錄》,所練的道法也與星象相合,雖然是同樣的法門,但到了不同人手裏就會有不同道路。而決定這道路就是那一點青光對應的是什麼星,是修行第二道大關,“點星”。
不同的星有不同的功效,卻也能分出個高下,最上者,點亮北鬥南鬥的十四種星。平常者都是其他的雜星。而有極上者點亮紫薇星帝,那是百年難得一見的事情。星即是性,星即是命,第一顆就決定了一生的修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