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3 了卻紅塵(2 / 3)

屋內陳設簡單,一張香案,牆壁上掛著幾字謁語,香案下一張黃色蒲團,右邊是一張明黃色布幔圍起的簡易床鋪,床鋪邊放著一把竹椅,一張木桌,有位中年和尚便坐在竹椅上翻看書籍,看見有人進來,和尚方才站起,輕頌一聲佛號,道:“施主請坐。”

付小莫上下打最了他一番,看他生的眉慈麵潤,體形略顯肥胖,下巴並無胡須,刮的幹幹淨淨,隻是眼神中卻透出威嚴與智慧的光茫。

付小莫略顯失望,覺得與自己想像中的須花眉白的老方丈相差甚遠,卻也不便表現在臉上,便略一低頭,也輕頌一聲佛號,道:“弟子此來,實來求禪師,讓弟子入得佛門,以求心理安靜。”

那禪師聽到,圓滑的大臉略顯錯愕,道:“施主錯意,本寺不收女弟子。”付小莫聽了,“啊”了一聲,抬起頭來,便對上了禪師的目光,她倒沒想過不收女弟子的,所以驚歎。

禪師看她目光茫然,便知她可能不知詳情,便微笑道:“我看施主並非看破紅塵之人,何必非要遁的空門,受著清苦之罪。”

付小莫聽完,黯然道:“一生與青燈古卷為伴兒,倒也是人生樂趣。”

禪師道:“佛本無相,可憐世人總當佛祖是消遣光陰的俗物,並不能真正解悟。”

付小莫不明所以,問道:“為何?”

禪師道:“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塵世本無物,何處惹塵埃!”

付小莫道:“這幾句我聽過。”

禪師問道:“聽過,可知其意?”付小莫搖頭。禪師道:“雖然大家常掛與口中,能真正明了此意的便沒幾人,這幾句是想告訴你識得自己的心性,從有化無。”

付小莫道:“識得心性便夠了嗎?”

禪師笑而不答,道:“佛渡有緣人,我講一斷公案與你聽聽,不知你能解否,你要是解了,我便替你授戒,然後介紹你去女庵中暫住時日,至於最終要不要入佛門,還得看施主之後的意願。”

付小莫聽得,雖不能入佛門,但還是有希望,便自喜道:“好!禪師請講。”

禪師略一思索,便道:“龍潭崇信禪師湖南人氏,未出家前非常窮困,在天皇道悟禪師寺旁,擺一個賣餅的攤子,連一個住所也沒有。道悟禪師憐他窮苦,就將寺中一間小屋給他居住。崇信為了感恩,每天送十個餅給道悟禪師。道悟禪師收下以後,每次總叫侍者拿一個還給崇信,有一天,崇信終於向道悟禪師抗議道:‘餅是我送給你的,你怎可每天還我一個,這是什麼意思?’天皇道悟禪師溫和的解釋道:‘你能每天送我十個,為什麼我不能每天還你一個?’崇信不服氣的抗辯道:‘我既能送你十個,何在乎你還我一個?’道悟禪師哈哈笑道:‘一個你還嫌少嗎?十個我都沒有嫌多,一個你還嫌少?’崇信聽後,似有所悟,便決心請求道悟禪師為其剃度,準他出家。道悟禪師說道:‘一生十,十生百,乃至能生千萬,諸法皆從一而生。’崇信自信的應道:‘一生萬法,萬法皆一!’道悟禪師為其剃度,後在龍潭結庵居住,世稱龍潭崇信禪師。”禪師說完,便輕頌一聲佛號,道:“你可知這則公案講的是什麼嗎?”

付小莫聽得一塌糊塗,平常聰明如斯的頭腦,碰到這般高深的禪理時,簡直透逗了,便老實的搖搖頭道:“一生萬法,萬法皆一,弟子愚鈍,還請禪師指點。”

禪師笑笑,便道:“這一段公案,完全表現的是自他一體,能所不二的禪心。天皇道悟禪師的房子,要讓給龍潭崇信禪師去住,這表示我的就是你的;龍潭崇信禪師的燒餅,天皇道悟禪師收下以後,又再還一個給龍潭崇信禪師,這表示你的就是我的。當然,那時天皇道悟禪師的苦心,不是一個賣餅的俗人所知,但經常如此,終於觸動崇信的靈機,從參究這個疑團,到直接的抗辯論爭,龍潭崇信終於覺悟到多少不二,你我不二,心物不二,有無不二,原來宇宙萬有,千差萬別,皆一禪心也。想想世俗之人,那能有龍潭崇信禪師般的禪心呢,如今你缺少的,便是這顆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