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9歲那年進入學校讀書,他的第一個老師是神父。所學的課程,除了拉丁文,就是經書之類,教學模式呆滯,孩子們每天除了讀就是背,毫無生機可言。對此,達·芬奇一點興趣也沒有。

有一次,神父訓斥他說:”你這小東西,將來肯定不會有出息!每天隻知道瞎塗亂畫,成天幻想著當一個藝術家,這不是做夢嗎?“當時,達·芬奇正在全神貫注地思考一道數學題,根本就沒聽見他在說什麼。神父的話音還沒落,他便問起那道題應當如何做。神父非常惱怒,掄起手打了他一巴掌,之後又到他的父親麵前去告狀。父親並沒有為此而訓斥兒子,他知道兒子並沒有錯。

父親皮耶羅一向善於邏輯推理,是位很有名氣的公證人。在案卷和訴訟方麵,他能夠以無懈可擊的論述擊倒對方。在兒子的擇業問題上,他也想了好一陣子。按他的意願,他希望兒子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最好成為一個法學家。但是,他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成就事業的好幫手。

依據他的興趣發展,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事半而功倍。根據兒子的一貫表現,他喜歡數學,但數學家通常隻是呆在家裏想問題,很少與外界聯係,兒子朝這方麵發展可能不太適合;他喜歡音樂,但在自家的社交圈中,並沒有非常優秀的人可以充當他的老師;而繪畫與雕刻,正是他的長處,而且在自己現有的好友中,有一個叫維羅奇奧的著名畫家、雕塑家,正好可以當他的老師。如果讓兒子拜在他的門下,說不定以後會大有一番作為!想到此,他把兒子叫到身邊征詢他的意見,兒子聽了非常高興。於是,他把兒子帶到維羅奇奧那裏,拜他為師。從此,達·芬奇專心致誌地學起畫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