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是,1986年當地有個石匠要取石造房,這塊巨岩被他從中間一劈兩半兒,奇跡出現了:被他劈開的巨岩的切麵上,兩麵均清清楚楚地顯現著完整的馬形石紋,大小與真馬不相上下,通身呈紅色,唯眼睛是黑色,恰與傳說中的寶馬巧合。馬的姿態栩栩如生,前腿半跪,後腿蹬直,似負荊請罪,又似陣前伏臥,待命出擊,馬頭昂起,馬尾高翹,威風凜凜。那位石匠看了巨岩中這石紋,想起傳說中的寶馬,遂不願再破此石。
現在,被劈開的葬馬石,一半在崖邊直立,一半在河畔仰臥。很多外地來岫岩的賓客,都紛紛前去觀賞這塊顯現馬形的葬馬石。
此情此景,有誰能解其中之秘呢?生活中為什麼會有如此奇罕的巧合
1979年,美國《讀者文摘》德文版曾舉辦過一項征文比賽,要求應征參賽的文章必須記述個人的一次真實有趣的親身經曆。比賽結束,在這次應征參賽的7000多篇文章中,慕尼黑飛行員沃爾特·凱爾納脫穎而出。
在征文中,凱爾納記述自己不久前駕駛塞斯納421型飛機飛行時,怎樣在撒西島與西西裏島之間驚險地墜入第勒尼安海,以及自己怎樣在一艘橡皮艇上渡過危險的經過。《讀者文摘》的編輯人員認真地查核了德國和意大利的有關報道,認為凱爾納的記述完全屬實,那架飛機當日的確從1萬尺高空墜入第勒尼安海。
頒獎日期定於12月6日。誰知就在這天上午,該雜誌德文版總編輯舒瓦茲瓦接到一封奇怪的來信,寫信人聲稱自己是居住在奧地利的沃爾特·凱爾納,並指出那篇得獎的征文純屬虛構,至少是把他的經曆當作作者自己的經曆,企圖騙取獎金。在信中,凱爾納還說,他曾駕駛那輛塞斯納421型飛機在歐洲和地中海飛行了4年。雖然有一次因引擎發生故障而臨時降落在撒西島的卡利阿裏機場,但從未掉進海裏。
舒瓦茲瓦看完信,心裏打了一串大大的問號。當風塵仆仆趕來領獎的凱爾納抵達時,舒瓦茲瓦立即把那封信拿給他看。凱爾納看著信,馬上哈哈大笑起來。他說他從飛行記錄中得知,有一個與他同姓的人曾駕過那架飛機,但他未料到居然與他同名。不過,當他看到信中所述的飛機被迫在撒西島降落時,不禁驚訝得叫出聲來。
同一架飛機,同一個地區,同一種引擎毛病,兩個駕駛員的姓名也完全相同。難道這僅僅是偶然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軍二等兵史密斯正舉槍向50米外的一個德國狙擊兵瞄準,哪知德國兵眼疾手快,首先開了槍,子彈沒有射中史密斯,竟射進了史密斯的槍膛裏。這一步槍至今還在英國美斯頓博物院收藏。
1664年12月5日,一艘船在米內海峽沉沒。船上有81名乘客,一名生還者叫休奇·威廉斯;1785年12月5日,一艘載有25名乘客的船遇難,有一名生還者叫休奇·威廉斯;1860年,同樣是12月5日,一艘海船下沉,船上有船員25人,其中一名生還者又是名叫休奇·威廉斯。
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威爾明市,1982年7月4日有一個名叫拉夫爾·伯特倫·威廉斯四世的嬰兒在新漢諾佛紀念醫院降生。該嬰兒的父親是1950年7月4日出生的,其祖父是1920年7月4日出生的,而他的曾祖父是1876年7月4日出生的——那天是美國獨立一百周年紀念日。一位數學家對這種驚人的巧合進行計算,得出結論:同一家庭的四代人在同一日期出生的現象,約117億人中才有一例。
在現實生活中,諸如此類的奇妙巧合可謂層出不窮。浙江銅山縣單集鄉孕婦張芳與大許鄉孕婦張芳同一天在丈夫的陪同下來到銅山縣第三人民醫院婦產科分娩,並被醫生安排同住一產房,為了不發生誤會,醫生把單集鄉的張芳稱“大張芳”,大許鄉的張芳稱“小張芳”。同一天,兩孕婦先後順利生下女嬰,當大張芳喊自己的丈夫朱偉來分享喜悅之時,隻聽得小張芳的丈夫也同時應答,弄得大張芳一臉尷尬。原來小張芳的丈夫也叫朱偉。待明了之後,兩對夫妻覺得很有意思,四人續起了家譜。誰知,閑談中又得知兩“朱偉”的爸爸也都叫朱效東。兩家三代如此巧合,令人驚訝不已。
在江蘇蘇北某地,還有一家三代人所娶的女人同名同姓的奇事,這三代“媳婦”來自不同的省份和縣份,經曆了種種曲折聚到了一起,成了一家人。現實生活中的這種巧合現象也引起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他們用概率論來解釋這種罕見的現象。然而,有些巧合神秘莫測,它們的發生殊難預料,用概率論卻又無法解釋清楚。美國總統林肯與肯尼迪年齡正好相差1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