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膠東半島的即墨市田橫鎮,是一處沿海古鎮,轄區麵積53。9平方公裏,3。2萬人。境內原始古樸的祭海民俗以延續達500餘年的曆史,如今內涵豐富、規模宏大的上網節已成為一張影響海內外的文化名片,令各界人士神往,民俗專家、漁業專家、經濟政策研究專家紛至遝來,國家高層領導、挪威國家漁業大臣曾慕名前來這裏考察。2000年,田橫鎮周戈莊村被青島市政府公布為“民俗旅遊村”,成為青島地區著名的民俗旅遊景點。
田橫鎮曆史悠久。據境內的文化遺址昭示,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開始在這片土地上漁獵農耕繁衍生存,悠久的曆史積澱下豐厚的文化。遠古時候漁業生產受自然條件的製約大,很多自然現象人力不可抗拒,也難以用科學的方式來解釋,人們便把與自然和威力大的海洋生物和諧相處神化,把海上生產安全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於海神,將大海塗抹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由此便產生了海的祭祀。
祭海首要的是選三牲:豬、雞、魚。豬以黑毛公豬為佳,越大越好,雞要選個頭大的紅公雞,魚要用大個兒的鱸魚。再就是蒸麵塑,大的麵塑有二三公斤重,造型有壽桃、聖蟲、喜花、魚花等。壽桃,圓花麵塑都配有魚蝦花鳥等色彩新穎的麵飾。聖蟲麵塑有頭眼身尾,裝入盤龍,生動形象。祭祀前要用黃表紙書寫“太平文疏,寫具疏人某某係周戈莊人,今逢上網吉日特備信香、紙錢、三牲等祭品敬神位下,落款農曆年月日,分別為龍王、財神、天後、仙姑等每一位神靈寫一份。
在田橫鎮的祭祀活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周哥莊村,規模宏大,程序完整,具了解其規模是北方最盛大的祭海儀式,祭海的主要程序為:
擺供:在前一天清晨日出之前,漁民以船為單位開始擺供,擺供的地點在龍王廟前的海灘上。每隻船擺一組供品,每組擺三桌,桌麵上多鋪墊紅布以示吉慶。每組供桌前,要架立一束用竹竿綁紮成的樹支四五米高的的”站瓔“。將準備焚燒的黃表紙。香爐擺好,幾隻萬響大鞭炮纏繞在竹竿上,把寫好的對聯貼到龍王廟門口和廟前的照壁上。
祭奠:過去的祭海的時辰是越早越好,又占先發財的說法。現在則定在上午8時,漁民推舉出一名德高望重的船把頭宣布:”祭海儀式現在開始。“一聲令下,鞭炮齊鳴,人們開始焚燒香紙,並把寫好的”太平文疏“點燃、磕頭。隨著鞭炮聲,各船開始往空中大把的拋灑糖果,海灘上眾人便爭著搶糖果,有誰撿的糖果多,當年即交大運的說法。漁民也崇信:鞭炮聲勢越大,持續時間特別長,誰的船一年漁業即興旺發財。因此祭海多是千、萬向的大鞭炮,船家們把幾掛鞭綁在大木杆上同時燃放,很是氣派。
唱戲:祭海時連唱三天京戲。當地人把京戲作為正戲,莊重氣派,把別的戲稱雜耍,所以祭海多請京戲。從煙台、青島、萊陽等地請戲班子,這項支出由各船捐助。
聚餐:祭海儀式結束後,過去都是漁民在船上聚餐,並歡迎行人來穿上吃魚、吃肉、喝酒,來的人越多,表明來祝福的人越多。現在是在家裏設宴,款待前來參加祭海儀式的親朋好友,祭祀時用的三牲、麵塑成為聚餐的主要食品。祭祀後第二天,便出海開始一年的漁業生產,近幾年祭海儀式又增加了民俗攝影大賽、民間工藝品現場製作即展銷、民俗燈謎有獎競猜、商貿促銷行動等進一步豐富了這一民俗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