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夜思(1 / 2)

一曲終了,已是漫天星輝。大帳外,唐軒雨依坐車轅,仰望星空。

七年前,那年我十歲,與雙胞同生的二哥軒雲剛做過早習,便被王府總管從書室帶至王府花園。依稀記得那是初春時節,剛過清明,滿園的桃李爭相怒放,粉白相間,煞是嫣然。父王與王府長史蕭景豫.王府文習師傅王宣文圍坐亭中石桌旁,亭邊的桃樹下站著一人,相貌俊秀,二十上下年紀,身高七尺有餘。看穿著不似我華夏之人。此人頭頂一花綠色怪帽,這帽子是布製,呈圓筒狀,正麵正中繡有一個類似圓形的圖案,是一圈金色的麥穗圍住一個金色的星星,帽子正麵底部探出半個手掌長度的帽簷。腳蹬一雙黑色厚底亮皮靴,隻是靴子的上半部是用黑色的細繩綁牢的,花綠色短裝上衣,不緊不鬆,同是花綠色的長褲插入黑靴中,腰係一條土黃色皮製亮鐵頭帶.右側佩戴一個半尺大小的黃色皮兜.左側掛一尺長匕首。這一身裝扮透著怪異!怪是怪了,但是我的感覺是英武非凡。

父王將我與二哥喚至此人麵前,讓我們兄弟向他執以師禮,施禮畢。父王介紹,此人也姓王,名曆,被父王聘為客卿。父王說,此後我二人文習師從王宣文師傅,武備授自王曆師傅。為區別彼此,將王宣文師傅改稱先生,而將王曆喚作師傅。

“王爺,我王曆隻有傍身的一些微小技藝,不敢做授藝首師,如蒙不棄,但請二位小公子叫我王哥就行了”。一口流利的北方官話,但是聽不出口音出至何處。父王聽後,隻是一笑,未置半言。而王先生卻氣得胡須倒立,出聲言道:先生謬言,聖人有訓,長幼有序,尊卑有別,先生與兩位少公子以兄弟稱謂,難道是想與兩位公子同列遼室宗祠,共添宗室族譜?。師傅聽此,向先生深施一禮,“先生不要多想,我隻是按照我的習慣,順口一說,並無他意”。王宣文先生是夏帝李隆基開元年間進士,自幼飽讀詩書,一生以遵循聖人之道為準則,聽不得.看不慣半點有違聖訓的言詞與舉止。“言及至此,王某有一事請教”,“先生請講,王曆洗耳恭聽”。看到師傅始終微躬身軀,先生言語稍緩。“貴邦人眾亦如這般不識聖人訓,不做聖人行嗎?”聽此言語,師傅微躬的軀幹驟然挺立,目光淩厲,身體向前,幾步踏入亭內,俯視先生。“先生錯了,我也是來自華夏一族,隻是我與您行事做派不同,而血脈相同,先生不知春秋時期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嗎?彼時存世不止儒家,法家先有商鞅,後有韓非。鬼穀子之徒張儀.蘇秦彰顯亂世,立縱橫之功。兵家孫武.孫臏遺書兵策列國。道家李聃教人以無為無欲而至平謙,更兼之有醫.農.商.工,大泛止墨家兼愛。隻是到秦始皇焚書坑儒後,漢祖劉邦始,才將儒家獨大,推孔孟為聖。然聖人亦有言曰: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前朝太宗李世民也常將社稷為重,民次之,君為輕。作為座右銘,將此句演化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將民喻為水,將君比作舟。才能開創唐初貞觀盛世,做到萬邦來朝。而我來自的國家也將政府.軍隊比做魚,百姓比作水,魚離不開水,水養著魚,不輕動刀兵,為的是百姓安居樂業,但是他國一旦做出有辱我國威,傷我民眾之事,我國政府必會為此奮起一戰。尊老愛幼,扶危濟困,也是我國民眾遵從的大道。禮義廉恥,忠孝悌信也是我國民眾自幼就熟記於心的準則。”

此番話語出自一個在場眾人皆覺怪異的人之口,也是做到了舉座皆驚的效果。此刻父王微笑著對聽得坐直了身子的長史說道:景豫,我請的客卿,你可滿意嗎?。“王爺有命怎敢不從,王曆先生倒真是讓我刮目啊!”“哈哈,諸位,後堂已備下酒宴,以此做為小兒的拜師宴,宣文先生,王曆師傅,景豫,請入席。”聽此話,早已聽得雲山霧罩的我和二哥急忙虛扶王老先生,隨眾人走向後堂。母妃和七歲的妹妹軒蘭已在門口等候了,大哥因在軍中曆練,所以不便回來。眾人落座後,父王偕母妃與我和二哥再次向二位師傅執了師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