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四十二首
南山詩
吾聞京城南,茲維群山囿。東西兩際海,巨細難悉究。
山經及地誌,茫昧非受授。團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
欲休諒不能,粗敘所經覯。嚐升崇丘望,戢戢見相湊。
晴明出棱角,縷脈碎分繡。蒸嵐相洞,表裏忽通透。
無風自飄簸,融液煦柔茂。橫雲時平凝,點點露數岫。
天空浮修眉,濃綠畫新就。孤撐有巉絕,海浴褰鵬噣①。
春陽潛沮洳,濯濯吐深秀。岩蠻雖崪,軟弱類含酎。
夏炎百木盛,陰鬱增埋覆。神靈日歊歔,雲氣爭結構。
秋霜嘉刻轢,磔卓立臒瘦。參差相疊重,剛耿陵宇宙。
冬行雖幽墨,冰雪工琢鏤。新曦照危峨,億丈恒高袤。
明昏無停態,頃刻異狀候②。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間簉。
藩都配德運,分宅占丁戊。逍遙越坤位,詆訐陷乾竇。
空虛寒兢兢,風氣較搜漱。朱維方燒日,陰霰縱騰糅。
昆明大池北,去覿偶晴晝。綿聯窮俯視,倒側困清漚。
微瀾動水麵,踴躍躁猱狖。驚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③。
前尋徑杜墅,坌蔽畢原陋。崎嶇上軒昂,始得觀覽富。
行行將遂窮,嶺陸煩互走。勃然思坼裂,擁掩難恕宥。
巨靈與誇蛾,遠賈期必售。還疑造物意,固護蓄精祐。
力雖能排斡,雷電怯嗬詬。攀緣脫手足,蹭蹬抵積甃。
茫如試矯首,堛塞生怐愗。威容喪蕭爽,近新迷遠舊。
拘官計日月,欲進不可又④。因緣窺其湫,凝湛陰嘼⑤。
魚蝦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脫葉,欲墮鳥驚救。
爭銜彎環飛,投棄急哺。旋歸道回睨,達枿壯複奏。
籲嗟信奇怪,峙質能化貿。前年遭譴謫,探曆得邂逅。
初從藍田入,顧眄勞頸脰。時天晦大雪,淚目苦蒙瞀。
峻塗拖長冰,直上若懸溜。褰衣步推馬,顛蹶退且複。
蒼黃忘遐睎,所矚才左右。杉篁吒蒲蘇,杲耀攢介胄。
專心憶平道,脫險逾避臭。昨來逢清霽,宿願欣始副。
崢嶸躋塚頂,倏閃雜鼯鼬。前低劃開闊,爛漫堆眾皺。
或連若相從,或蹙若相鬥。或妥若弭伏,或竦若驚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輻輳。或翩若船遊,或決若馬驟。
或背若相惡,或向若相佑。或亂若抽筍,或嵲若注灸。
或錯若繪畫,或繚若篆籀。或羅若星離,或蓊若雲逗。
或浮若波濤,或碎若鋤耨。或如賁育倫,賭勝勇前購。
先強勢已出,後鈍瞋。或如帝王尊,叢集朝賤幼。
雖親不褻狎,雖遠不悖謬。或如臨食案,肴核紛飣餖。
又如遊九原,墳墓包槨柩。或累若盆罌,或揭若豆。
或覆若曝鱉,或頹若寢獸。或蜿若藏龍,或翼若搏鷲。
或齊若友朋,或隨若先後。或迸若流落,或顧若宿留。
或戾若仇讎,或密若婚媾。或儼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戰陣,或圍若蒐狩。或靡然東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熺焰,或若氣餾。或行而不輟,或遺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或赤若禿,或熏若柴槱。
或如龜坼兆,或若卦分繇。或前橫若剝,或後斷若姤。
延延離又屬,夬夬叛還遘。喁喁魚闖萍,落落月經宿。
訚訚樹牆垣,架庫廄。參參削劍戟,煥煥銜瑩琇。
敷敷花披萼,屋摧霤。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猶奔,蠢蠢駭不懋⑥。大哉立天地,經紀肖營腠。
厥初孰開張,黽勉誰勸侑。創茲樸而巧,戮力忍勞疚。
得非施斧斤,無乃假詛咒。鴻荒竟無傳,功大莫酬僦。
嚐聞於祠官,芬苾降歆嗅。斐然作歌詩,惟用讚報酭。
①舊注:已上敘南山大概。②舊注:已上敘四時變態。③舊注:已上言南山方隅連亙之所。國藩按,清漚為微瀾所破碎,故猱狖躁而驚呼,呀而不仆。此述昆明池所見也。④惡群峰之擁塞,思得如巨靈、誇蛾者擘開而坼裂之。以雷電不為先驅,終不能劈,遂有攀援蹭蹬之困。⑤嘼:音嗅。⑥舊注:已上並序其經曆所見之狀。○“西南”十句,賦太白山也。“昆明”八句,賦昆明池也。“前尋”下二十二句,言從杜陵入山,因群峰之擁掩堛塞,不得登絕頂而窮覽也。“因緣”以下十二句,因觀龍湫而書所見也。“前年”以下十二句,謂謫陽山時曾經此山,不暇窮探極覽也。“昨來”以下至“蠢蠢駭不懋”,謂此次始得窮觀變態。前此遊太白、遊昆明池、遊杜陵、遊龍湫,本非一次,即謫貶時亦嚐經過南山,俱不如此次之暢心悅目耳。
謝自然詩①
果州南充縣,寒女謝自然。童無所識,但聞有神仙。
輕生學其術,乃在金泉山。繁華榮慕絕,父母慈愛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難具言。一朝坐空室,雲霧生其間。
如聆笙竽韻,來自冥冥天。白日變幽晦,蕭蕭風景寒。
簷楹明滅,五色光屬聯。觀者徒傾駭,躑躅詎敢前。
須臾自輕舉,飄若風中煙。茫茫八紘大,影響無由緣。
裏胥上其事,郡守驚且歎。驅車領官吏,甿俗爭相先。
入門無所見,冠屨同蛻蟬。皆雲神仙事,灼灼信可傳②。
餘聞古夏後,象物知神奸。山林民可入,魍魎莫逢旃。
逶迤不複振,後世恣欺謾。幽明紛雜亂,人鬼更相殘。
秦皇雖篤好,漢武洪其源。自從二主來,此禍竟連連。
木石生怪變,狐狸騁妖患。莫能盡性命,安得更長延。
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奈何不自信,反欲從物遷。
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來者猶可誡,餘言豈空文。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倫。寒衣及饑食,在紡績耕耘。
下以保子孫,上以奉君親。苟異於此道,皆為棄其身。
噫乎彼寒女,永托異物群。感傷遂成詩,昧者宜書紳。
①果州謝真人上升在金泉山,貞元十年十一月十二日辰時,白晝輕舉。時郡守李堅以聞,有賜詔褒諭。謂所部之中靈仙表異,元風益振,至道彌彰。其詔今尚有石刻在焉。公排釋老,斥異端,故詩有所不取。②已上敘謝自然白晝輕舉事,以下論神仙事不足信。
秋懷詩十一首
窗前兩好樹,眾葉光薿薿。秋風一披拂,策策鳴不已。
微燈照空床,夜半偏入耳。愁憂無端來,感歎成坐起。
天明視顏色,與故不相似。羲和驅日月,疾急不可恃。
浮生雖多塗,趨死惟一軌。胡為浪自苦,得酒且歡喜。
○此首因聞脫葉秋聲而生感。
白露下百草,蕭蘭共雕悴。青青四牆下,已複生滿地。
寒蟬暫寂寞,蟋蟀鳴自恣。運行無窮期,稟受氣苦異。
適時各得所,鬆柏不必貴。
○此首言四時運行,百物雖有早晚長短貴賤之不同,要皆稟氣自然,不足異也。
彼時何卒卒,我誌何曼曼。犀首空好飲,廉頗尚能飯。
學堂日無事,驅馬適所願。茫茫出門路,欲去聊自勸。
歸還閱書史,文字浩千萬。陳跡竟誰尋,賤嗜非貴獻。
丈夫意有在,女子乃多怨。
○此首言己之所嗜,與時異趣,雖舉世不好,而無怨也。
秋氣日惻惻,秋空日淩淩。上無枝上蜩,下無盤中蠅。
豈不感時節,耳目去所憎。清曉卷書坐,南山見高棱。
其下澄湫水,有蛟寒可罾。惜哉不得往,豈謂吾無能。
離離掛空悲,戚戚抱虛警。露泫秋樹高,蟲吊寒夜永。
斂退就新懦,趨營悼前猛。歸愚識夷塗,汲古得修綆。
名浮猶有恥,味薄真自幸。庶幾遺悔尤,即此是幽屏。
○此首即陶公今是昨非之意。若新有所悟者,以浮名為恥,以薄味為幸,知道之言也。
今晨不成起,端坐盡日景。蟲鳴室幽幽,月吐窗冏冏。
喪懷若迷方,浮念劇含梗。塵埃慵伺候,文字浪馳騁。
尚須勉其頑,王事有朝請。
○此首本思遺世高舉,不複願伺候於塵埃之中,而為生事所累,尚須黽勉以從王事也。
秋夜不可晨,秋日若易暗。我無汲汲誌,何以有此憾。
寒雞空在棲,缺月煩屢瞰。有琴具徽弦,再鼓聽愈淡。
古聲久埋滅,無由見真濫。低心逐時趨,苦勉隻能暫。
有如乘風船,一縱不可纜。不如覷文字,丹鉛事點勘。
豈必求贏餘,所要石與甔。
①此首言本不能逐時趨,因石甔謀生之故,難遽舍去,與上首之指略同。
卷卷落地葉,隨風走前軒。鳴聲若有意,顛倒相追奔。
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童子自外至,吹燈當我前。
問我我不應,饋我我不餐。退坐西壁下,讀詩盡數編。
作者非今士,相去時已千。其言有感觸,使我複淒酸。
顧謂汝童子,置書且安眠。丈夫屬有念,事業無窮年。
○此首因落葉而感觸生平之誌事,甚遠且大。
霜風侵梧桐,眾葉著樹幹。空階一片下,琤若摧琅玕。
謂是夜氣滅,望舒其團。青冥無依倚,飛轍危難安。
驚起出戶視,倚楹久汍瀾。憂愁費晷景,日月如跳丸。
迷複不計遠,為君駐塵鞍。
○此首因葉落而疑為月,誌士固有非常之感觸也。
暮暗來客去,群囂各收聲。悠悠偃宵寂,亹亹抱秋明。
世累忽進慮,外憂遂侵誠。強懷張不滿,弱念缺已盈。
詰屈避語穽,冥茫觸心兵。敗虞千金棄,得比寸草榮。
知恥足為勇,晏然誰汝令。
○此首因世途嶮巇,動觸陷阱,思委蛇以逐時趨,而此心終以為恥,不敢自違其本誌也。強懷,本誌也;弱念,時趨也;詰曲,時趨也;冥茫,本誌也。
鮮鮮霜中菊,既晚何用好。揚揚弄芳蝶,爾生還不早。
運窮兩值遇,婉孌死相保。西風蟄龍蛇,眾木日凋槁。
由來命分爾,泯滅豈足道。
○此首有安貧知命,至死不變,確乎不拔之意。
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闕李十一拾遺
李二十六員外翰林三學士
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汗漫不省識,恍如乘桴浮。
或自疑上疏,上疏豈其由。是年京師旱,田畝少所收。
上憐民無食,征賦半已休。有司恤經費,未免煩征求。
富者既雲急,貧者固已流。傳聞閭裏間,赤子棄渠溝。
持男易鬥粟,掉臂莫肯酬。我時出衢路,餓者何其稠。
親逢道邊死,佇立久咿嚘。歸舍不能食,有如魚中鉤。
適會除禦史,誠當得言秋。拜疏移門,為忠寧自謀。
上陳人疾苦,無令絕其喉。下陳畿甸內,根本理宜優。
積雪驗豐熟,幸寬待蠶。天子惻然感,司空歎綢繆。
謂言即施設,乃反遷炎州。同官盡才俊,偏善柳與劉。
或慮語言泄,傳之落冤讎。二子不宜爾,將疑斷還不。
中使臨門遣,頃刻不得留。病妹臥床褥,分知隔明幽。
悲啼乞就別,百請不頷頭。弱妻抱稚子,出拜忘慚羞。
黽勉不回顧,行行詣連州①。朝為青雲士,暮作白首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