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韓昌黎五古3(1 / 3)

孟生詩

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嚐讀古人書,謂言古猶今。

作詩三百首,窅默鹹池音。騎驢到京國,欲和薰風琴。

豈識天子居,九重鬱沉沉。一門百夫守,無籍不可尋。

晶光蕩相射,旗戟翩以森。遷延乍卻走,驚怪靡自任。

舉頭看白日,泣涕下沾襟。朅來遊公卿,莫肯低華簪。

諒非軒冕族,應對多差參。萍逢風波急,桑榆日月侵。

奈何從進士,此路轉嶇嶔。異質忌處群,孤芳難寄林。

誰憐鬆桂性,競愛桃李陰。朝悲辭樹葉,夕感歸巢禽。

顧我多慷慨,窮簷時見臨。清宵靜相對,發白聆苦吟。

采蘭起幽念,眇然望東南。秦吳修且阻,兩地無數金。

我論徐方牧,好古天下欽。竹實鳳所食,德馨神所歆。

求觀眾丘小,必上泰山岑。求觀眾流細,必泛滄溟深。

子其聽我言,可以當所箴。既獲則思返,無為久滯淫。

卞和試三獻,期子在秋碪。

將歸贈孟東野房蜀客①

君門不可入,勢利互相推。借問讀書客,胡為在京師。

舉頭未能對,閉眼聊自思。倏忽十六年,終朝苦寒饑。

宦途竟寥落,鬢發坐差池。潁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

如今便當去,咄咄無自疑。

①蜀客名次卿。

答孟郊

規模背時利,文字覷天巧。人皆飲酒肉,子獨不得飽。

才春思已亂,始秋悲又攪。朝餐動及午,夜諷恒至卯。

名聲暫膻腥,腸肚鎮煎。古心雖自鞭,世路終難拗。

弱拒喜張臂,猛拏閑縮爪。見倒誰肯扶,從瞋我須咬。

從仕

居閑食不足,從仕力難任。兩事皆害性,一生恒苦心。

黃昏歸私室,惆悵起歎音。棄置人間世,古來非獨今。

送劉師服

夏半陰氣始,淅然雲景秋。蟬聲入客耳,驚起不可留。

草草具盤饌,不待酒獻酬。士生為名累,有似魚中鉤。

齎財入市賣,貴者恒難售。豈不畏憔悴,為功忌中休。

勉哉耘其業,以待歲晚收。

符讀書城南①

木之就規矩,在梓匠輪輿。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

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學,所入遂異閭。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

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汙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

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

金璧雖重寶,費用難貯儲。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餘。

君子與小人,不係父母且②。不見公與相,起身自犁鋤。

不見三公後,寒饑出無驢。文章豈不貴,經馴乃菑畬。

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時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

燈火稍可親,簡編可卷舒。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

恩義有相奪,作詩勸躊躇。

①城南,公別墅。符,公之子。孟東野有《喜符郎》詩,有《遊城南韓氏莊》之作。按,公墓銘及登科記公之子曰昶,登長慶四年進士第,符豈昶之小字耶?②《詩》:悠悠昊天,曰父母且。且,語助也。

示爽

宣城去京國,裏數逾三千。念汝欲別我,解裝具盤筵。

日昏不能散,起坐相引牽。冬夜豈不長,達旦燈燭然。

座中悉親故,誰肯舍汝眠。念汝將一身,西來曾幾年。

名科掩眾俊,州考居吏前。今從府公召,府公又時賢。

時輩千百人,孰不謂汝妍。汝來江南近,裏閭故依然。

昔日同戲兒,看汝立路邊。人生但如此,其實亦可憐。

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連。強顏班行內,何實非罪愆。

才短難自力,懼終莫洗湔。臨分不汝誑,有路即歸田①。

①“汝來江南近”二句不可解。韓公本貫在河內之修武,又曾遷居洛陽,爽自江南赴長安,二處皆其經過之地。或謂其過河內、洛陽,與裏閭相近,二句作一句讀耶?不然,則上句有訛誤耶?公作女拏銘雲:歸骨於河南之河陽韓氏墓。是河陽亦可以河南稱之。洛陽則自古久稱河南。妄意此句當作“河南近”,箋以俟博聞君子。

人日城南登高

初正候才兆,涉七氣已弄。靄靄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聖朝身不廢,佳節古所用。親交既許來,子妷亦可從。

盤蔬冬春雜,樽酒清濁共。令征前事為,觴詠新詩送。

扶杖淩圮阯,剌船犯枯葑。戀池群鴨回,釋嶠孤雲縱。

人生本坦蕩,誰使妄倥傯。直指桃李闌,幽尋寧止重。

病鴟

屋東惡水溝,有鴟墮鳴悲。青泥掩兩翅,拍拍不得離。

群童叫相召。瓦礫爭先之。計校生平事,殺卻理亦宜。

奪攘不愧恥,飽滿盤天嬉。晴日占光景,高風送追隨。

遂淩紫鳳群,肯顧鴻鵠卑。今者運命窮,遭逢巧丸兒。

中汝要害處,汝能不得施。於吾乃何有,不忍乘其危。

丐汝將死命,浴以清水池。朝餐輟魚肉,暝宿防狐狸。

自知無以致,蒙德久猶疑。飽入深竹叢,饑來傍階基。

亮無責報心,固以聽所為。昨日有氣力,飛跳弄藩籬。

今晨忽徑去,曾不報我知。僥幸非汝福,天衢汝休窺。

京城事彈射,豎子豈易欺。勿諱泥坑辱,泥坑乃良規。

讀皇甫湜公安園池詩書其後

晉人目二子,其猶吹一吷。區區自其下,顧肯掛牙舌。

春秋書王法,不誅其人身。爾雅注蟲魚,定非磊落人。

湜也困公安,不自閑窮年。枉智思掎摭,糞壤汙穢豈有臧。

誠不如兩忘,但以一概量。我有一池水,蒲葦生其間。

蟲魚沸相嚼,日夜不得閑。我初往觀之,其後益不觀。

觀之亂我意,不如不觀完。用將濟諸人,舍得業孔顏。

百年詎幾時,君子不可閑①。

①古本隻如此。一本“不自閑”下有“其閑”字,“糞壤”下有“間”字。蜀本“間”字下有“糞壤多”字,“豈”字下有“必”字,“有”字下有“否”字。又一本無“必”字、“否”字,而“臧”字下有“不臧”字。謝本“窮年”作“至閑”,而注雲:近本增足八字,不知所校之自,語淺俗,非韓文。胡元任雲:“我有一池”已下,當為別篇。恐或然也。

路傍堠

堆堆路傍堠,一雙複一隻。迎我出秦關,送我入楚澤。

千以高山遮,萬以遠水隔。吾君勤聽治,照與日月敵。

臣愚幸可哀,臣罪庶可釋。何當迎送歸,緣路高曆曆。

食曲河驛①

晨及曲河驛,淒然自傷情。群烏巢庭樹,乳雀飛簷楹。

而我抱重罪,孑孑萬裏程。親戚頓乖角,圖史棄縱橫。

下負明義重,上孤朝命榮。殺身諒無補,何用答生成。

①驛在商鄧之間。公之潮州,自藍田關入商陵將過鄧州而作。

過南陽

南陽郭門外,桑下麥青青。行子去未已,春鳩鳴不停。

秦商邈既遠,湖海浩將經。孰忍生以戚,吾其寄餘齡。

瀧吏

南行逾六旬,始下昌樂瀧。險惡不可狀,船石相舂撞。

往問瀧頭吏,潮州尚幾裏。行當何時到,土風複何似。

瀧吏垂手笑,官何問之愚。譬官居京邑,何由知東吳。

東吳遊宦鄉,官知自有由。潮州底處所,有罪乃竄流。

儂幸無負犯,何由到而知。官今行自到,那遽妄問為。

不虞卒見困,汗出愧且駭。吏曰聊戲官,儂嚐使往罷。

嶺南大抵同,官去道苦遼。下此三千裏,有州始名潮。

惡溪瘴毒聚,雷電常洶洶。鱷魚大如船,牙眼怖殺儂。

州南數十裏,有海無天地。颶風有時作,掀簸真差事。

聖人於天下,於物無不容。比聞此州囚,亦有生還儂。

官無嫌此州,固罪人所徙。官當明時來,事不待說委。

官不自謹慎,宜即引分往。胡為此水邊,神色久慌。

大瓶罌小,所任自有宜。官何不自量,滿溢以取斯。

工農雖小人,事業各有守。不知官在朝,有益國家不。

得無虱其間,不武亦不文。仁義飾其躬,巧奸敗群倫。

叩頭謝吏言,始慚今更羞。曆官二十餘,國恩並未酬。

凡吏之所訶,嗟實頗有之。不即金木誅,敢不識恩私。

潮州雖去遠,雖惡不可過。於身實已多,敢不持自賀。

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①

知識久去眼,吾行其既遠。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寢飯。

子兮何為者,冠珮立憲憲。何氏之從學,蘭蕙已滿畹。

於何玩其光,以至歲向晚。治惟尚和同,無俟於謇謇。

或師絕學賢,不以藝自挽。子兮獨如何,能自媚婉娩。

金石出聲音,宮室發關楗。何人識章甫,而知駿蹄踠②。

惜乎吾無居,不得留息偃。臨當背麵時,裁詩示繾綣。

①元十八,蓋將裴行立之命,以書及藥物勞公於途次者。②章甫適越,不為時用;駿蹄曆險,或致蹉跌:二端皆公以自喻者。識、知二字,即謂元能知之亮之也。

英英桂林伯①,實維文武特。遠勞從事賢,來吊逐臣色。

南裔多山海,道裏屢紆直。風波無程期,所憂動不測。

子行誠艱難,我去未窮極。臨別且何言,有淚不可拭。

吾友柳子厚,其人藝且賢。吾未識子時,已覽贈子篇②。

寤寐想風采,於今已三年。不意流竄路,旬日同食眠。

所聞昔已多,所得今過前。如何又須別,使我抱悁悁。

①裴行立元和十二年以禦史中丞為桂管觀察使。伯,侯伯也。②《子厚集》有《送元十八南遊序》。公嚐有書與子厚,謂見送元生序。“已覽贈子篇”蓋謂是也。

勢要情所重,排斥則埃塵。骨肉未免然,又況四海人。

嶷嶷桂林伯,矯矯義勇身。生平所未識,待我逾交親。

遺我數幅書,繼以藥物珍。藥物防瘴癘,書勸養形神。

不知四罪地,豈有再起辰。窮途致感激,肝膽還輪囷。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實大華亦榮。王官不可闕,未宜後諸生。

嗟我擯南海,無由助飛鳴。

寄書龍城守①,君驥何時秣。峽山逢颶風,雷電助撞捽。

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發。兩岩雖雲牢,木石互飛發。

屯門雖雲高,亦映波浪沒。餘罪不足惜,子生未宜忽。

胡為不忍別,感謝情至骨。

①柳子厚時守柳州。龍城,柳州也。

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

鱟實如惠文,骨眼相負行。蠔相粘為山,百十各自生。

蒲魚尾如蛇,口眼不相營。蛤即是蝦蟆,同實浪異名。

章舉馬甲柱,鬥以怪自呈。其餘數十種,莫不可歎驚。

我來禦魑魅,自宜味南烹。調以鹹與酸,芼以椒與橙。

腥臊始發越,咀吞麵汗騂。惟蛇舊所識,實憚口眼獰。

開籠聽其去,鬱屈尚不平。賣爾非我罪,不屠豈非情。

不祈靈珠報,幸無嫌怨並。聊歌以記之,又以告同行。

宿曾江口示侄孫湘二首

雲昏水奔流,天水漭相圍。三江滅無口,其誰識涯圻。

暮宿投民村,高處水半扉。犬雞俱上屋,不複走與飛。

篙舟入其家,暝聞屋中唏。問知歲常然,哀此為生微。

海風吹寒晴,波揚眾星輝。仰視北鬥高,不知路所歸。

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間。林間無所有,奔流但潺潺。

嗟我亦拙謀,致身落南蠻。茫然失所詣,無路何能還。

答柳柳州食蝦蟆

蝦蟆雖水居,水特變形貌。強號為蛙蛤,於實無所校。

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跳躑雖雲高,意不離濘淖。

鳴聲相呼和,無理隻取鬧。周公所不堪,灑灰垂典教。

我棄愁海濱,恒願眠不覺。叵堪朋類多,沸耳作驚爆。

端能敗笙磬,仍工亂學校。雖蒙句踐禮,竟不聞報效。

大戰元鼎年,孰強孰敗橈。居然當鼎味,豈不辱釣罩。

餘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常懼染蠻夷,失平生好樂。

而君複何為,甘食比豢豹。獵較務同俗,全身斯為孝。

哀哉思慮深,未見許回棹。

別趙子

我遷於揭陽,君先揭陽居。揭陽去京華,其裏萬有餘。

不謂小郭中,有子可與娛。心平而行高,兩通詩與書。

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及我遷宜春①,意欲攜以俱。

擺頭笑且言,我豈不足歟。又奚為於北,往來以紛如。

海中諸山中,幽子頗不無。相期風濤觀,已久不可渝。

又嚐疑龍蝦,果誰雄牙須。蚌蠃魚鱉蟲,瞿瞿以狙狙。

識一已忘十,大同細自殊。欲一窮究之,時歲屢謝除。

今子南且北,豈非亦有圖。人心未嚐同,不可一理區。

宜各從所務,未用相賢愚。

①元和十四年七月己醜,憲宗上尊號,大赦天下。十二月二十四日,公自潮州量移袁州郡,即宜春郡也。

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嶽李大夫①

盆城去鄂渚,風便一日耳。不枉故人書,無因帆江水。

故人辭禮闈,旌節鎮江圻②。而我竄逐者,龍鍾初得歸。

別來已三歲,望望長迢遞。咫尺不相聞,平生那可計。

我齒落且盡,君鬢白幾何。年皆過半百,來日苦無多。

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譬如親骨肉,寧免相可不。

我昔實愚蠢,不能降色辭。子犯亦有言,臣猶自知之。

公其務貰過,我亦請改事。桑榆倘可收,願寄相思字。

①謂李程也。○元和十五年九月,公自袁州召拜國子祭酒,行次盆城作。

②《舊史》:程元和十三年四月拜禮部侍郎,六月出為鄂州刺史、鄂嶽觀察使。程自禮闈出鎮明矣。

南山有高樹行贈李宗閔

南山有高樹,花葉何衰衰。上有鳳皇巢,鳳皇乳且棲。

四旁多長枝,群鳥所托依。黃鵠據其高,眾鳥接其卑。

不知何山鳥,羽毛有光輝。飛飛擇所處,正得眾所希。

上承鳳皇恩,自期永不衰。中與黃鵠群,不自隱其私。

下視眾鳥群,汝徒竟何為。不知挾丸子,心默有所規。

彈汝枝葉間,汝翅不覺摧。或言由黃鵠,黃鵠豈有之。

慎勿猜眾鳥,眾鳥不足猜。無人語鳳皇,汝屈安得知。

黃鵠得汝去,婆娑弄毛衣。前汝下視鳥,各議汝瑕疵。

汝豈無朋匹,有口莫肯開。汝落蒿艾間,幾時複能飛。

哀哀故山友,中夜思汝悲。路遠翅翎短,不得持汝歸。

猛虎行

猛虎雖雲惡,亦各有匹儕。群行深穀間,百獸望風低。

身食黃熊父,子食赤豹麛。擇肉於熊豹,肯視兔與狸。

正晝當穀眠,眼有百步威。自矜無當對,氣性縱以乖。

朝怒殺其子,暮還食其妃。匹儕四散走,猛虎還孤棲。

狐鳴門兩旁,烏鵲從噪之。出逐猴入居,虎不知所歸。

誰雲猛虎惡,中路正悲啼。豹來銜其尾,熊來攫其頤。

猛虎死不辭,但慚前所為。虎坐無助死,況如汝細微。

故當結以信,親當結以私。親故且不保,人誰信汝為。

山南鄭相公樊員外酬答為詩其末鹹有見

及語樊封以示愈依賦十四韻以獻

梁維西南屏,山厲水刻屈。稟生肖剿剛,難諧在民物。

滎公鼎軸老①,烹斡力健倔。帝谘汝予往,牙纛前坌坲。

威風挾惠氣,蓋壤兩劘拂。茫漫華黑間,指畫變恍欻。

誠既富而美,章彙霍炳蔚。日延講大訓,龜判錯袞黻。

樊子坐賓署,演孔刮老佛。金舂撼玉應,厥臭劇蕙鬱。

遺我一言重,跽受惕齋慄。辭慳義卓闊,呀豁疚掊掘。

如新去耵聹,雷霆逼颶。綴此豈為訓,俚言紹莊屈。

①鄭餘慶封榮陽郡公。

奉和武相公鎮蜀時詠使宅韋太尉所養孔雀①

穆穆鸞鳳友,何年來止茲。飄零失故態,隔絕抱長思。

翠角高獨聳,金華煥相差。坐蒙恩顧重,畢命守階墀。

①武元衡、韋皋也。諸本無奉字。○元衡以八年三月召還秉政,其詩鎮蜀時作。公詩則召還後追和也。

感春三首

偶坐藤樹下,暮春下旬間。藤陰已可庇,落蕊還漫漫。

亹亹新葉大,瓏瓏晚花幹。青天高寥寥,兩蝶飛翻翻。

時節適當爾,懷悲自無端。

黃黃蕪菁花,桃李事已退。狂風簸枯榆,狼藉九衢內。

春序一如此,汝顏安足賴。誰能駕飛車,相從觀海外。

晨遊百花林,朱朱兼白白。柳枝弱而細,懸樹垂百尺。

左右同來人,金紫貴顯劇。嬌童為我歌,哀響跨箏笛。

豔姬蹋筵舞,清眸刺劍戟。心懷平生友,莫一在燕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