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求雨(2 / 2)

楊剛等人身為平民,自然不認識一些士子、學者,他們能想到的隻有上庸縣縣令。還好此時上庸縣縣令並不昏庸,楊剛等人還能順利的見上一麵,等把事情說了一遍後。這上庸縣令倒也開明,大筆一揮就派出一個老學者。

隨著幹旱的即將來臨,上庸縣縣令此時也是急昏了頭,雖然不認為祭天能有什麼用,不過聊勝於無,更何況是受災區最嚴重的村民們的要求,若是不允,搞不好會出什麼亂子。

不過楊剛等人雖然隻是個村民,但也有著村民的狡猾,他們在交待事情經過的時候,隻說是村民自主發起的祭天,根本就沒有提到土地神這回事。當然縣令也沒有往陳鋒這塊考慮,畢竟一個社神能做行雲布雨之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縣衙裏人多口雜,縣令一開口,衙役們自然也知道了祭天之事,於是乎,事情就這麼傳了出去,這才有了前麵陳鋒見到的這麼一幕。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並不是後世,在場的鄉民都很明白,此次不僅是難得一見的求雨祭天,更是關乎著自己田地收成的大事,在加上古時鄉民淳樸,對鬼神之說也是充滿了敬畏之心,因此在這大楊村附近雖然彙集了幾千人,卻沒有出什麼亂子,四周的村民都是三兩成群的聚成一堆,靜等求雨祭天的開始。

雖說隻有三天,但在縣令的大力支持下,祭天法壇在短短的三日內就修建完畢,五丈高的祭壇全是用土堆積而成,雖然簡陋,但時間有限,也可以將就一用。

此時,吉時快到,按照陳鋒的要求,祭壇上的長者已經準備開始祭天求雨的儀式了。

青衣長者佇立,一股稟然剛正的氣息散發而出,而後大聲說道:“吉時將到,上祭品!”

隨著老者的話語,一旁早已等候多時的一群青壯小夥陸續爬上祭壇,將牛頭、羊頭、豬頭這三牲擺放在了祭壇上的香案上,小二手臂一般粗細的香燭已經點燃,插滿在香案周圍,香案上更是放著一尊青銅香爐,用來給青衣長者插香的。

青衣長者點點頭,看的出大楊村等村民準備的很充分,這些香燭黃紙都是事先從上庸縣城買來的上好的黃紙香燭,要知道這個時候的黃紙可不是一般的貴,一般也隻有富家子弟才用的起來,沒想到現在卻在此處看到了這些。

青衣長者看了看天空,屏退左右後,大聲說道:“吉時已至,跪!”

“咚!”

圍在祭壇周圍的人群,刷的一聲,統一跪倒在地,無一人站立著。

響水河邊現在不僅僅隻是吳家村、李家村和大楊村的村民,更多的是來自上庸縣各鄉的村民,起碼有著數千人之多,要不是時間太短,其他離大楊村實在太遠的村民趕之不及,不然的話,人就更多了。

陳鋒點點頭,看來這裏的鄉民多數是用了心的,起碼來此之人無一是抱著看戲的心態。你可別小看這點,心誠則靈可不是一句空話,神道講究的就是心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