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腦袋越用越聰明(1)(1 / 3)

在我們的人體中,大腦的潛力是最大的,因此也是最不容易衰老的,盡管我們每天都會消耗很多腦細胞,但是到年老時,也隻不過耗掉了腦細胞總數的20%,另外的80%還處在為開發的狀態,看完這些數據,你是否會驚奇於我們大腦的儲備力量?

職場精英多數是腦力勞動者,整天用腦導致頭昏腦脹的,很多人都擔心自己會用腦過度,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掌握一些護腦方法,腦袋不但不會衰敗,反而會越來越聰明。

大腦不衰,則人不衰

大腦是人體進行思維活動最精密的器官,心腦是全身五髒六腑的總轄,養生首先要健腦。腦細胞的轟動同樣在於應用。養生保健中,我們要學會正確運用我們的大腦。

大腦對於我們來說有多重要?大腦是我們最重要的人體器官,它包含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奧秘,和人體的思維、甚至衰老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曾經看過一些相關文獻,其中就說到:大腦的發育與壽命相關,即腦部發育與壽命成正比,為什麼人的壽命比其它動物都長?因為哺乳動物中人的腦最發達,所以壽命也是最長的。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大腦不衰則人不衰。

“詩仙”李白有個故事叫“李白鬥酒出詩篇”,據說李白寫詩的時候要喝一鬥酒,寫出來的詩才是好詩。這就是說在陽極狀態下,他就可以調動潛意識。人的思維處在一種白熱化的狀態下的高度集中,就很容易形成這個陽極避陰,把藏在深層的潛意識調動起來。一旦調動了深層的潛意識,我們的思路就會很清晰,智慧也就源源不斷地出來。

為什麼我們會說,人腦就是一個太極圖?我們都知道太極圖的形狀是圓形的,而從大腦的底部觀察,也類似於圓形。再仔細觀察,太極圖分為陰陽兩部分,陽陰可以相互轉化,我們經常看電視就可以知道,太極拳講究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同樣,我們的大腦也分左、右兩部分,也是相互轉化的。左半球具有先天性原理,但具有後天性邏輯思維的發達原理;右半球具有後天性的原理,但具有先天性形象思維的感悟能力。兩者之間是緊密聯係、互為補充的。我們看大腦神經、視覺神經、聽覺、平衡覺、嗅覺等的傳導路便會知道。

從上麵的敘述來看,我們把人腦比作一個太極圖就不足為奇了。人是宇宙萬物之靈,大腦更是靈中之靈。所以大腦的形狀與神經信息傳遞的感悟能力也將符合宇宙(天道)萬物的運行規律方可,這樣才能認識、分析、辨別、推測、感悟宇宙萬物的發展過程。其思維範圍規律決定了這一切。

鄰居黃伯是個健康長壽的老人。他已八十五歲,人很樂觀,整天笑容可掬,心理仍保持童心,對什麼事都好奇,平常喜歡讀書看報和繪畫下棋。由於他思維敏捷,談吐幽默,反應很快,小區內的男女老少都樂於與之交往,大家還送給他一個親切的外號:“不老翁”。

毋庸置疑,我們生活的周圍盡管不乏有黃伯這樣的高齡老人,但就黃伯這把年紀,仍然思維敏捷,反應迅速的老人確實不多。有的老人已經患上老年癡呆症,有的被孤獨包圍,整天悶悶不樂,老年憂鬱症不期而至等。這裏麵雖然有客觀條件身體方麵的原因,但也不排除主觀因素和老年人自我的努力。黃伯如果不是通過讀書看報和繪畫等勤用腦子的係列活動豐富自己的老年生活,日子又怎能過得這般有滋有味?

從黃伯的事例中我們就可以知道,延緩大腦衰老的關鍵就在於用腦,我們常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看有很多人退了休實際上還很年輕,還很能做很多很多的事。結果退休之後他就不用腦了,大腦很快就衰退了,大腦一退化血液供應變緩了,這樣得老癡呆、腦梗塞、腦動脈硬化的幾率就比常人大很多。所以說,無論我們處在什麼年齡,什麼狀態,都應該勤於用腦。比如孔子五十歲才研究《易經》,對《易經》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如果我們老同誌退休後什麼都不做了,大腦退化以後全身也跟著衰老了,整個人也衰老得快。這就說明延緩腦衰的原則仍然是“用進廢退”。

因此,要想健康長壽,除了合理膳食、適度鍛煉、心理平衡等因素外,還必須勤動腦筋。人們,尤其是中老年人千萬不要以為日近夕陽就無所事事,而應當在知識經濟時代不斷地學習,給自己“充電”,用腦去思考、去想象,去創新。法國圖盧茲老年大學有句座右銘:“停止學習之日,即是開始衰老之時”。因此,勤用腦是延緩全身衰老的重要環節。

左右腦交替使用更聰明

用左右腦交替使用的有海豚、猩猩等動物,其實我們人類也是如此,人類在沒有語言時,大腦以潛意識為主,自從有了語言,也就是說人開口講話以後,人腦的顯意識就開始發達,並逐漸取代了潛意識。顯意識主要在醒態時、白晝時、活動時;而潛意識則在睡夢時、夜晚時、安靜時。顯意識主要由右腦控製,潛意識主要由左腦作用。這樣的左右腦你是否意識到?

人腦左半球主管語言和抽象思維,右半球主管音樂、藝術和形象思維,顯意識在左半腦,潛意識在右半腦,二者可以相互溝通。大腦左右兩半球的功能有雙重性,左腦的特長在於抽象思維、計算,右腦則偏於形象感受及藝術,但右腦同樣也具有左腦的思維功能,這就是為什麼在“潛意識”狀態,如夢中及做其他活動時能夠產生思維,這就是因為右腦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