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職業危機的第一步就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我們回到前麵的案例中,為什麼有一份輕鬆的工作後,他又不接受,因為他一想到要為這家小公司工作時,就覺得自己的層次降低了,而且他也擔心在那工作的前景也不好,甚至會影響他的前途,其實有一點,他必須承認,他很在意為跨國公司工作帶來的個人優越感,而商務旅行又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為什麼他的工作占據了他那麼多的時間,而又為什麼一次一次對妻子的解釋都成了善意的謊言,其實這都是他自己的選擇,在他的職業危機背後,潛藏著某種心理危機。他不得不直麵一個真實的自我。麵對新的工作機會,他不停地問別人:“我該怎麼辦?”而不是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怎樣才能讓我找到自我價值?”經過幾個月的谘詢後,他終於決定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那就是:繼續原來的工作,而在商務旅行方麵盡量做些調整。
另外,審視自我,擺脫恐懼和不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麵,大多數人在事業上出現低潮時,第一反應就是要找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人會問:“我該怎麼辦?”而且在問完這個問題後,都想得到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當精英們發現自己麵臨職業問題時,他們總想立馬將其解決,而不願花力氣去尋找問題的根源。他們覺得隻要換個職業或者工作,自己就會快樂起來。其實不能抱有這有心態,想在自己麵臨危機時,找到好的方法就需要用認真的、客觀的眼光審視自己,但是事實上,很多人都會逃避選擇這種方法,毫無疑問,真正的審視自己,解剖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精英們都對此心存恐懼,擔心這樣做會使自己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亂,因為不管怎樣,目前的生活至少是安逸而且易於把握的。通常人們隻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如失業)才會想到改變,除此之外很難讓他們主動改變自己的生活。不光是自己,他們也很怕其他人的反對意見,無論這意見是來自家庭、朋友、還是同事。假如他在遇到困難後,放棄現在的工作,而去選擇一份在聲望上或收入上不如從前的新工作來做,那麼他身邊的朋友會怎麼想,會不會認為他是在逃避責任呢?根深蒂固的舊觀點,特別是對於經濟收入的看法,總是難以改變。正因為有這些擔心,許多人才會忽視並壓製內心不適的情緒,直到最後爆發出來。到了那時,他們才被迫麵對自己事業與生活中真正的問題:“我在為什麼而工作?”“我希望在自己的生命中實現什麼目標?”或更簡單地說“我為什麼會覺得不開心?”所以要擺脫職場危機,就要有勇氣審視自我。
再者,出現危機之後,找到問題的根源是關鍵,在危機發生的時候,你可以看看哪些東西發生了變化,你最後一次反省自己的價值觀是在什麼時候?在目前這個階段,什麼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記住在思考自己認為什麼最重要的時候時,一定要擺脫下意識的思維反應(比如:“我想掙很多錢”、“我想升職”等等),而是要認真的想一想,你目前最看重的是什麼。如果你這樣想的話,通常情況下,結果會告訴你,過去認為重要的東西現在看來已不再重要,而新的需求與價值觀已經形成。有時他們還會發現,一些原本認為很重要的東西其實根本就不重要。盡量做出改變而不要回避。對危機做出有效的回應可能會極大地改變你的事業與生活。想象一下你將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生活、工作,以及與周圍的環境磨合。問一問自己:“這種新的方式將帶來怎樣的回報?這樣做會給我和身邊的人帶來怎樣的感受?”
爭取他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職業危機會使人的情緒大受影響,尤其是當你已習慣於自如地打理自己的生活時。你也許覺得自己可以獨立解決這些問題,無需別人的幫助;或許你還認為向他人尋求幫助是一種軟弱的表現。有時,在事業危機的背後隱藏著複雜的心理問題,你可能無法獨自將其解開,而是需要谘詢師或醫生的幫助。你的朋友或導師也許與你更親密,或更了解你的處境,但專業人士卻能提出更中立、更客觀的看法,幫你深入了解潛在的東西,“重構”你所麵臨的問題並協助你做出關鍵性的決定。如果你正處在職業危機之中,要相信自己能夠從困境中擺脫出來。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來迎接左右為難的選擇難題。問一下自己:如果失敗了,可能出現的最糟糕的情況是什麼?記住:人生不是彩排,誰都沒有重來的機會,所以,一定要把握住你的生活。
健康小測試:測測你應對職業動蕩的能力。
真實回答下麵10個問題,回答“是”的得2分,回答“否”的得0分。
1、你的同事、上司每次升職、轉崗、離職你都有預感嗎?
2、如果你現在的崗位明天突然消失了,你能勝任公司其他崗位的安排嗎?
3、你對公司宣布的重大政策通常有預見嗎?
4、如果你所在的公司突然有一天被收購了,而你必須離開,你相信在兩個月內能找到新的工作嗎?
5、你對公司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是否相當了解?
6、如果你的老板突然調走,目前沒有新的安排,你是否有把握勝任這個空缺?
7、你能正確地自我理解公司各項重大政策的意圖嗎?
8、如果下屬或同事突然離職,公司不再增加人手,你有辦法保證工作不受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