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如歆笑道:“第三那就是,應府知府郭懷德其實勤王的人!”
楊耀宗與秦海舟聽到音如歆的話都愣住了。彼此間交換了一個驚訝的眼神。
音如歆看著他倆驚訝的樣子微笑道:”勤王也是在一個月前我派人將大世子逃出京城的計劃告知他時,他才派人告訴我應府知府郭懷德是他的人。應該也是為了確保大世子逃跑的計劃更加安全的實施才將郭懷德真正的身份告訴我。而且當我與大世子景旻這應府知府郭懷德其實是他父王的人時,他也顯的很是激動興奮。認定了計劃必定會萬無一失的實施。應府知府一句話就可以讓衙役將注意力放在別處,為大世子景旻順利逃出京城爭取到很多的時間,所以他根本不需要去冒著泄露機密,甚至暴露應府知府身份,而預謀大牢暴動的事情。而且應府大牢暴動這件事,不管郭懷德處理的多好,都有推脫不掉的責任,而且處罰定然輕不了,革職配都有可能。應府知府官階雖然不大,但其手中卻很有實權,而且位置極為重要。大世子景旻就是笨的像頭豬,又怎麼可能去做讓那個應府知府深陷險境,甚至可能丟官棄職,人頭不保的事情。就算他敢做,勤王也萬萬不會讓他那麼做。“
楊耀宗點點頭看著秦海舟道:“依如歆所,這應府大牢暴動的事情,的確不可能是大世子景旻做的。”
秦海舟講應府大牢暴動的事情涉及到暗察使的時候並沒有避諱音如歆,他心中自是認為楊耀宗能讓音如歆參與分析府大牢的事情中來,定是已經與音如歆講過暗察院的事情。而且他講的時候還特意看看楊耀宗的臉色,見楊耀宗臉色平常,便沒有避諱的講出暗察使在關於這件事情上搜集到的情報。但是他卻也沒跟音如歆解釋什麼是暗察使。
初初聽到暗察使這個稱謂時,音如歆自然是一臉迷惑。當聽到秦海舟提到跟蹤,追查等詞彙。她便知道這暗察使應該就是朝廷密探,專門暗中調查事情的人。因為她從未聽過什麼暗察使,不過音如歆倒是猜出秦海舟是管理這些暗察使的,看楊耀宗的表情似乎也很清楚的樣子。因為秦海舟在,她倒也不好仔細詢問關於暗察使的事情,便心中記下等待稍後問問楊耀宗。
秦海舟蹙眉道:“不是大世子景旻,但依弟妹所言,及楊兄弟的分析。這應府大牢暴動與大世子景旻出逃十有**是有關係的。而根據暗察使所講,那帶動暴動的二十五人中,其中有兩人分別與二世子景昱及賢王有過聯係。難道這件事情會與他們倆有關係?”想起兩人,一個是不務正業的二世子,一個是遊手好閑的王爺,他不禁很是疑惑的看向音如歆與楊耀宗兩人。
楊耀宗想想關於自己所了解的關於兩人的事情,蹙眉道:“有沒有關係我還不清楚。咱們權且當做有關係分析的話,我倒是很想知道他們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對他們又有什麼好處。”
音如歆蹙眉搖搖頭道:“二世子景昱很明顯已經被勤王放棄了。不然不會不顧他死活的,單單救出大世子景旻,將他繼續留在京城中作為質子。我也想不出二世子景昱有什麼理由去幫著大世子景旻逃出京城。據我所知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可是沒那麼友好。況且大世子景旻若安全逃回上京,勤王不久勢必會謀反,二世子景昱就不怕皇上會殺了他泄憤,或者給勤王一個威懾?”
音如歆自從接管了她師傅在京城的事物,她便對京城那些有名望的人,那些達官顯貴都有很全麵的了解。其了解程度與秦海舟這個土生土長的京城的官宦子弟不遑多讓。她沉思了片刻又道:“而賢王與皇上可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而且賢王向來不理政事。皇上多次請他幫忙打理朝政,他都果斷拒絕了。而且所有人都知道賢王是個沒有野心的人,他的府中從來不養幕僚,也從來不養護衛。這策劃應府大牢暴動可等同於謀逆之罪。若賢王有謀逆之心,那何不早在二十年前,他執掌軍權的時候謀逆,那時的賢王若想謀逆,那現在的皇上不定就是賢王了。”此時屋內隻有楊耀宗秦海舟與她三人,音如歆也大概了解秦海舟的性格,何況她看得出秦海舟對楊耀宗很是佩服,而且楊耀宗也很信任秦海舟,所以音如歆倒也大膽的毫不避諱的出了她的想法。
秦海舟倒是被音如歆的這忤逆的言語有些嚇到,不過他倒是也很欣賞音如歆的直爽。於是點點頭同意音如歆所言。
楊耀宗卻似抓住了什麼頭緒的看著秦海舟道:”賢王曾掌握過軍權?“
秦海舟點頭道:”嗯。不僅掌握過軍權,還曾與南宮將軍共同抗擊過胡人。而且賢王無論是戰場上的驍勇,還是戰場下的謀略都相當厲害。賢王帶領軍隊抗擊胡人那些年,胡人僅聽到他的名字就得退避三舍。“
楊耀宗好奇的繼續問道:”那賢王為何放棄了軍權呢?“
秦海舟皺眉搖搖頭道:”隻聽二十年前賢王抗擊胡人的時候受了重傷,回到京城後便主動請求放棄軍權,做個閑散王爺。具體原因從未曾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