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身體很好的老局長,因為無法排遣退休後的寂寞與失落,以致迅速地走向衰老和死亡。
退休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也是自然的規律,然而,這位局長卻不能用正確的心態去對待,他始終沉浸在以往的歲月裏,留戀昔日的忙碌和輝煌。但現實的情形是他的門庭冷落了,再也無人來請示彙報了,兩相對照,他感到無比的苦惱和沮喪。他陷入了極度的失落情緒之中。
強烈的失落感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身體的消瘦,意味著抵抗力的減弱和免疫能力的降低,意味著離幸福越來越遠、離死亡越來越近。就這樣,這位局長在退休一年後,就離開了人世。這無疑是一個悲劇,這個悲劇揭示出的深遠意義就是——心態決定著一個人的健康。
其實,這位局長隻要換一種心態,他就完全可以過另一種生活,絕不至於使自己的人生走到盡頭。
十多年前,有一部轟動一時的電影《芙蓉鎮》,影片裏有這樣一個情節:一位知識分子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芙蓉鎮去打掃大街。每天早上,天剛蒙蒙亮時,他就拿著掃帚不停地掃起來。他沒有怨言,也不感覺疲倦。他為何能承受如此大的打擊呢?秘密就在於他有一個好心態。他對別人說,其實掃大街就在於一個心態,如果你感覺到掃大街是一種懲罰,你就越掃越痛苦;如果你將掃地視為跳舞,那麼,你就會從中得到許多樂趣。這位被打成右派的知識分子就是這樣,他把掃帚當成了舞伴,在清晨冷清的大街上,跳起了人生的華爾茲,他頂住了命運的不公,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因此,當人生麵臨重大變化之時,心態的力量就顯得尤其重要。如果我們能調整自己的心態,好心態就會給我們帶來幸福和健康;如果我們像前麵提到的那位老局長一樣,那麼,壞心態就會讓我們失去幸福和健康。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身體不健康並不一定由食物引起,更多的是由於自己的心態。肉體上的化學反應常常由於感情的激發而產生,如果心靈長期處在沸騰狀態,肉體的所有部分均會開始衰弱。譬如,人如果處在焦慮過度的心態之中,就會心跳速度加快,導致心律不齊,甚至造成“心絞痛”;人如果時常處在緊張的心態之中,就可能造成心血管血流不暢,即一般所說的“冠狀動脈血栓症。”同時,焦慮和煩躁心態也容易讓人感染上細菌或其他微生物。因此,怨恨、憎惡、嫉妒、自卑、失落等一切消極心態,都是引起身體不健康的原因。
一個人要有一個好身體,首先就必須擁有一個好心態。莫茨小姐的故事正說明了這一點。她是新西蘭一位建築商的女兒,於1983年移居美國,開始時在休斯敦一家電視台工作。1990年起任CNN攝影記者。1992年6月,她被派往薩拉熱窩,當時那裏正是內戰戰場,曾有34名記者在這裏喪生。莫茨逗留六個星期後,已習慣了周圍的流彈。一天清早,一顆子彈擊穿CNN采訪車的玻璃,正好擊中她的臉部。雖然沒有穿過致命的動脈,但卻掀掉了她的半邊臉,顴骨被打得粉碎,牙齒沒有了,舌頭被打斷。送到診所時,大夫們直搖頭,認為她不行了。經過二十多次手術後,她又奇跡般地回到了工作崗位上。這時的她,下齶仍無感覺,臉部還留著彈片,體重減輕了八公斤。令大家吃驚的是,這時她還對采訪記者說:“我已經要求重返薩拉熱窩,說不定我還能在那裏找回我的牙齒。”
她甚至想認識一下當初襲擊她的槍手,“我會請他喝一杯,問他幾個問題,比方說當時距離有多遠。”
毫無疑問,莫茨小姐之因此能創造出生命的奇跡,就是因為她擁有積極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