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林總管一大早就來給蘇應桐彙報莊子上的事情:“我們在西交的良田有三百二十名佃農,不算農婦和小孩,下田勞作的勞力每年能收入三十二兩左右,這三十二兩可以養活一家大小,到孩子有了能力下田,就能多了一份薪水,年老的佃農會安排莊子上的雜活,一般是每月一兩七十錢,安國公府和建親王府給佃農開出的薪水分別是是每年二十八兩和二十六兩,收成好的時候多些,收成不好,適當減少五兩左右。“
這樣算的話,王府給佃農開出的薪水確實不低了。
蘇應桐看著手中的賬本,想起自己以前把一千幾百兩都不當一回事,隨便就能從一品樓主那裏坑來幾千兩……這樣的一筆錢對農田裏耕作的佃戶來說,怕是一輩子也無法攢到吧?
階級區分這樣厲害,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佃農也是不易,按照現在的四六分成,也是太狠了些,她問:“佃戶對薪水可有什麼看法?“
“回王妃,我們王府已經比其他高門大戶開出的薪水高了,佃戶大多是沒有意見的,建親王府的佃戶倒是有些怨言,有人還說等到合約期到,看是否能爭取租下我們王府的良田。”
這樣在佃戶間也會形成競爭,唯一的加碼就是在產量上,這就逼得其他大戶在薪水上不能壓低了,不知道會不會引起別的大戶不滿。
其實在這樣的小農經濟上,能優化的還有許多,這樣時代裏農業為本,就更應該完善法製為佃農提供保障,可惜宮易臨雖然打著大度明君的旗子,實際上卻是個小氣狡猾又沒肚量的皇帝,這樣下去西靈也不見得會有多好。
看似繁榮昌盛,實則不堪一擊。
看來還是得跟宮鏡域說說。蘇應桐發現宮鏡域雖然也有著封建貴族的等級觀念,但是比起大部分的人,又較能接受新事物,可惜他生在這樣君臣之分的時代,不然他的成就可謂無可限量。
讓林總管退下的時候,青梅從外麵進來道:“王妃,常府常夫人來了。”
常夫人?蘇應桐就想起那個在客棧裏勸她“一切還是等王爺回來再做定奪,姑娘千萬莫要衝動了”的謝氏。
“快請。”
蘇應桐檢查了一遍自己的儀容,才迎了出去,見謝氏讓丫鬟服侍著進來,率先打招呼道:“常夫人,本該是小輩要上門拜訪,倒勞煩了夫人……”
“說這些做作甚,”謝氏看著這個一身華衣的繼室,見她舉止沉穩,說話大度有禮,就慶幸自己當初未看走眼,“王妃貴人事忙,是我打擾了。”讓身後的丫鬟送上帶來的九色禮品盒。
“常夫人客氣了,”蘇應桐讓青梅收了禮,請常夫人落座,婢女上了清茶,蘇應桐就跟常夫人扯起了家常,“……孩子在學堂讀了什麼書?”
常夫人就答了幾句,見蘇應桐完全不問“有何貴幹”之類的話,隻好自己提了出來,“聽說王爺要被派往華南?”
蘇應桐平淡的點了頭,“聽說是這樣。”
見蘇應桐一點不著急的樣子,常夫人終於坐不住,難道她不知道這可不是一般的差事?隻得笑著說了幾句:“王爺果然是聖上跟前的紅人,這華南貪汙一案,可是多少官員避之不及的,可聖上就看王爺有這樣的能力,這不知是多大的殊榮!可是華南水深得很,王爺踏進去了,怕是不容易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