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炳天與楊雲二人離開清風閣之時,卻已經是第二日清晨,寒風刺骨間,清風閣內安靜異常,此時卻未有幾名弟子起床修行,凝靈閣外廣場之上,兩名弟子正在掃著滿地落下的枯葉。待得二人來到清風閣大殿門口,楊雲回望了一眼身後的清風閣。隻見清風閣大殿外的十根龍柱依舊高聳巍峨在前,大殿之上瓦礫輝煌,昨日與眾人辭行之後,楊雲心中暗道一聲:“師父,師祖,弟子此行一定不負二人所托。”
壓下心中的百感,楊雲便對黃炳天問道:“黃叔,我們這下先至何處?”
黃炳天此時正在觀著天色,此時天色還未亮,幾點星辰仍在空中閃爍。聽得楊雲所言,黃炳天將神色收回道:“雲兒,我與一位故人曾約定正月十五會於洞天福地,不如我們先至那處吧。”
楊雲聞言點了點頭,二人便上得路中。
一路之上,兩人一直便往北行,黃炳天先是帶著楊雲瀏覽東城的各處景色,或是大江大河,或為高山峻嶺。因離正月十五還有些時日,因此兩人並未趕得匆匆忙忙,路上也很少入得城中,此時乃是寒冬之間,滿山百木皆枯,幾日間,或有兩場落雪卻也引得欣賞起來卻又是另一番風味。
在此一路之上,楊雲則是白日與黃炳天共覽一路風景,而至夜晚時分不便趕路之時。兩人便尋至一處僻靜之所修行,尋些野果野味充饑。楊雲每日在黃炳天休息之前先是修煉天劍宗內心法。而至黃炳天休息之時,則開始修煉地府門與鬼靈府的心法。
言道修煉一事,不得不提楊雲離開天劍宗前一日。孫秦所傳於其的那塊卷軸,此時的楊雲正端坐在卷軸之前,一麵留意黃炳天是否睡熟,一麵細細的看著卷軸上的文字:
老夫縱橫神州數十年間,曾為天劍宗內清風閣掌門,直至後來因久久不得修煉要領,機遇間而悟出此道。凡修仙者,均不離曆天劍,地斧,鬼靈三道。天劍者修曆,乃及天地萬物之精華,聚靈力於體內,此乃天之道也。地斧者修曆,乃是衝破體內人體諸穴,強身健體,此乃人之道也。鬼靈府者修曆,乃是借助幽冥之力彙於天地,此乃鬼之道也。三者修煉恰好借於三界之間,故老夫推測若有人可修習三法,必將衝破前人所不可及之境界。但自神州修仙者三門創建以來,因各自為恃,修仙之法不同,且修習本門心法之人又恥於再修他法,因而從未有一人同修三法。此間種種妙處卻也無人知曉。可惜老夫雖近日參悟此道,但無奈大限將至,此卷記載了地府門與鬼靈府修仙之法,自傳於有緣人後,望受此卷者能尊老夫之誌,同修三法,或將立為千古第一人。
看到此處,楊雲心中暗道:“看來師祖他也並未完全參悟其中定義,況且修仙者均是隻修本門心法,不知同修三門心法又會如何?不過那日在思過穀中,師祖他老人家卻也對我寄予厚望,楊雲又豈能辜負他老人家?”
想到此間,楊雲又看了一眼身邊已然昏睡的黃炳天,聽其吐氣之間鼾聲四起,淡淡一笑,又接著往下看去:
所謂地斧門所練心法乃為將體內經脈勁氣貫穿人體逐個穴位,而自修煉從低至高者分別稱為斧客、斧靈、斧魂、斧王、斧宗、斧神。勁氣所貫穿之穴位,一則可使經脈亦加強健,承受凡人所不可受之力,二則可提升所修之人身體之魄,無論速度,力量之上均為凡人所不能及,二者結合此則為修身也。修仙之法乃是如下:斧客者,勁氣衝破雙手陽池穴,雙足衝陽穴。斧靈者,勁氣需衝破雙臂曲池穴,雙腿曲泉穴。斧魂者,勁氣衝破雙臂秉風穴,臀部會陰穴。自斧王之上,乃是體內幾處要穴,斧王者,乃勁氣衝破中樞穴;斧宗者,勁氣衝破天突穴;斧神者,乃是人之大成,經脈勁氣觀於諸穴之中,乃為衝破百會穴。每衝破一穴位則可將自身體魄更加強健一分,以老夫愚見,若是將此衝破穴位勁氣與我天劍宗內聚靈相容,必對修煉之人聚靈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