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痤瘡(1 / 1)

方法一 局部的鬆筋

1. 前額部圓撥法

用鬆筋棒的鈍角,從印堂穴至神庭穴、從陽白穴至頭臨泣穴、從太陽穴至頭維穴,分別進行均勻柔和的圓撥手法,反複操作5~7次。(圖1)陽白

印堂頭維神庭頭臨泣太陽

1操作原理

痤瘡分布的部位以頭麵部為主,中醫學認為,本病多與肺經風熱、脾胃蘊熱關係密切。肺經風熱之痤瘡多見於額部及頰部,脾胃蘊熱之痤瘡之見於鼻部及下頜部。因此,治療痤瘡首先在麵部進行局部鬆筋。

2. 鼻部刮法

以鬆筋棒的鈍麵從鼻尖沿著鼻梁刮至印堂穴、再分別從鼻翼兩側迎香穴沿著鼻翼向上刮至印堂穴。反複操作 5~ 7次,直至鼻部有微微發熱的感覺為度。(圖2)

3. 頰部圓撥法

用鬆筋棒的銳角,從迎香穴至瞳子 穴、地倉穴至太陽穴、大迎穴2

印堂

迎香迎香

聽宮穴分別進行均勻柔和的圓撥手法。反複操作 5~ 7次,兩側交替進行。(圖3)3

太陽瞳子聽宮迎香地倉大迎

5

大椎

7

曲池

操作原理

大椎穴在背部督脈上,督脈

操作原理

4. 下頜部圓撥法

用鬆筋棒的銳角,分別沿著兩側地倉穴及承漿穴向下進行均勻柔和的圓撥手法。反複操作 5~ 7次,以下頜部有微熱感為度。(圖4)4

地倉

承漿地倉

方法二 相關穴位鬆筋

1. 大椎穴鬆筋

用牛角刮痧板的尖端,沿著大椎穴及兩側約 1厘米的範圍內 “Z”字形橫向劃撥鬆筋。(圖5)2. 背俞穴鬆筋分別在肺俞穴(雙側)、膈俞穴(雙側)處進行點撥法鬆筋。(圖6)操作原理

膈俞

肺俞肺俞膈俞 6

瘡多由肺熱、血熱所引起,故在肺俞穴、膈俞穴鬆筋可清泄肺熱、涼血清熱。

3. 曲池穴鬆筋

用鬆筋棒的鈍角作用於雙側曲池穴,進行深挑的鬆筋手法。(圖7)主一身之陽,大椎穴又為諸陽之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合

會,在大椎穴鬆筋可通陽瀉熱、

穴,曲池穴鬆筋可清泄陽明經胃

開鬱降火。腸之熱,熱祛則痤瘡自然消失。

9內分泌麵頰

11

4. 血海穴鬆筋

用鬆筋棒的鈍角在雙側血海上下約1厘米的範圍內,沿著足太陰脾經的循行方向行“Z”字形劃撥鬆筋。(圖8)8

血海

操作原理

血海穴為足太陰脾經穴,屬八會穴中 “血之會”,血海穴鬆筋可祛濕解毒、調和氣血。

方法三 反射區鬆筋

1. 耳部反射區鬆筋

痤瘡的耳穴鬆筋治療,主要選取麵頰、內分泌。(圖9)如痤瘡的主要發生部位在額部,則屬於心火熾盛型,取心,以清心降火;如痤瘡的主要發生部位在兩頰部,則屬肺與大腸熱盛,需取肺、大腸,清肺與大腸之熱。(圖10)肺

心大腸 10

如伴有前胸與背部發生痤瘡,則取胃,以瀉胃火。采用鬆筋棒的尖端在以上各個耳穴位置上進行點壓操作。(圖11)如

痤瘡還伴有前胸和後背多發者,可加胃、乙狀結腸、直腸,清胃腸之火。(圖14)14

乙狀結腸、直腸

膽囊

13

2. 足底反射區鬆筋痤瘡的足底反射區主要選取垂體、肺。(圖12)12

垂體

麵部潮熱明顯者,可加脾、膽囊,清利濕熱。(圖13)雀

斑為常見於麵部的斑點狀色素沉著性皮膚病,形狀如雀卵,顏色有淺有深,數目多少不定,無自覺症狀,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膚色白的女性易患此病。損害為淺褐色針頭至綠豆大斑疹,散在或聚集分布。好發於麵部,特別是鼻部及眶下,重者可累及肩背上方等暴露部位。夏季日曬後顏色加深,數目增多,冬季則減輕,甚至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