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痛經(1 / 2)

方法一 局部的鬆筋

1. 下腹部

分縱向和橫向兩個步驟,縱向從臍部的水平麵開始,在下腹部,從神闕穴至曲骨穴分別沿任脈(腹部的正中線)、腎經(腹正中線旁開0.5寸)、胃經(腹正中線旁開2寸)、脾經(腹正中線旁開4寸)在腹部的循行路線,以鬆筋棒的鈍角做圓撥法。其中是以任脈循行路線為重點,任脈操作5~10遍,其他經脈操作3~5遍,在操作路線上呈螺旋形前進。(圖1)橫向是在恥骨聯合上緣處,以鬆筋棒的銳角,做劃撥法,在兩側比較豐厚,所以要保持一定的向下按壓的力度,但要保持前進的順暢。腹股溝處之前往返操作,直至疼痛有所緩解為度。腹部的肌肉、脂肪都1曲骨神闕腎經胃經脾經 如果鬆筋棒操作按壓時疼痛更加劇烈則要停止操作,改用其他部位的操作。(圖2)2

2. 腰骶部

腰骶部是調整腎陽的重要部位之一,可以分為兩個步驟:首先自命門穴沿背部膀胱經第一側線(脊柱旁開1.5寸)、第二側線(脊柱旁開3寸),以鬆筋棒的鈍麵做刮法。要求力度輕柔,反複操作3~5遍,皮膚微微發紅發熱即可。(圖3)命門 3

然後在骶部繼續做刮法,範圍大致在八穴區域內,反複操作3~5遍,皮膚微微發紅發熱即可。同時以鬆筋棒的銳角在腰2椎體開始向下,在每個椎體的棘突下尋找按壓的敏感點,在敏感點處持續點按,至疼痛明顯緩解,操作之後用手掌掌心對著命門穴,用震顫法進行操作,使熱感持續不斷地向腹腔內傳導。(圖4)4

八 方法二 相關穴位鬆筋

1. 腹部穴位

子宮穴、關元穴、氣海穴、曲骨穴、天樞穴做重點的開穴操作。(圖5)操作原理

5子宮天樞氣海關元曲骨

下腹部為人體的元氣彙聚的部位,重點的鬆筋操作可以補益元氣,調整整體的功能。

2. 腰背部穴位

腎俞穴、十七椎穴、命門穴,腰2~5棘突下敏感點做重點的開穴操作。(圖6)6

腎俞命門十七椎

操作原理

腰骶部的穴位能夠調整盆腔的髒器功能,補腎壯陽,行氣活血止痛。

血海 9委 中 10

12

陰穀 13地機

3. 四肢部穴位

如果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溫熱緩解,經血量少,色紫黯有塊,伴發四肢涼怕冷,是寒性痛經,加足三裏穴、蠡溝穴,壯陽暖宮,化瘀止痛。(圖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