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染指誰死!
上輩子胤禛和胤禎鬧到兄弟反目成仇的地步,其中又何嚐沒有皇上的意思,要不是皇上確定了胤禎和胤禛不和,那麼他又怎麼可能將大軍交給胤禎,他就不怕兩兄弟聯合起來比他退位嗎?
兄弟齊心可是能齊力斷金的。
皇上對兄弟不和能深信不疑,自然是插手其中了的,即便是這樣在大軍裏皇上也安插了不少的心腹。不然上輩子胤禛登基後,胤禎也不至於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直接被胤禛給拿下了,最後也隻能放出一些流言蜚語來。
皇上的心思自然不是蘭英能猜測得到的,不過她卻知道最近胤禛過得頗為有些水深火熱,因為皇上主動的說了戶部庫銀的事情,戶部歸胤禛管不少年了,大清的稅收不少,可支出也大,而且不但有貪官汙吏,還有拚命從國庫裏借銀子的人。對於這事胤禛也不是一次和皇上說起過,出於種種原因皇上並沒有特別理會這事,每次都是岔了過去。
那麼是皇上心裏沒數嗎?
並不是,即便是皇上不知道全部的賬目也將事情往好處想,但在江南接駕了好幾次的曹李兩家欠下了國庫百萬兩銀子的事情皇上卻是知道的,他還曾經給曹李兩人下過密旨,讓曹李兩人利用織造鹽政的便利填補國庫的欠銀。
很多事情不是皇上不知道,而是皇上不想理睬而已。
現在皇上突然提出這事來,自然不可能是要配合胤禛追討銀子,而是給胤禛找麻煩。
事實上在官場上過得清貧的官員不是沒有,然而這些人都是有骨氣的,向朝廷國庫借銀子,那太有違風骨來,即便是借那也隻是應個景,不顯自己特別而已。當然也不是沒有人是真有急事找了國庫借銀子,隻是這些人都是少數。
相反那些在國庫裏拚命借銀子的反而是家境特別富足的人,其中以前就以太子黨的人和大千歲黨的人為首,雖然現在這兩黨都倒下了,但問題是這其中還有宗室王爺朝廷大臣,比如曹李兩家。
自古以來這要賬都不是一件好幹的事情,尤其是皇上之前的特意偏袒,讓不少人的膽子都被養大了不少,別說還銀子了,不再從國庫裏借銀子都算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皇上重提這事,很顯然是想給胤禛找麻煩。
不過和別人想的不一樣,胤禛對此倒是興衝衝的,不管皇上是基於什麼原因,反正皇上是已經決定處理這裏。胤禛覺得這事即便是不能按照他的想法進行,可至少也能收回一些來,每年年底胤禛都會為國庫的銀子發愁,今年倒是有望過一個好年。
這事引發了胤禛的工作激情,大家都知道,胤禛是一個工作狂,如今自然是更加忙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