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舅舅的加入,我和爸爸便安心準備去緬甸賭石了。
在清至民國年間,珠寶行業有個行話叫“賭行”,指的是珠寶玩家到珠寶行尋覓翡翠的一雙慧眼。清代檀萃所著的《滇海虞衡誌》記載:“玉出南金沙江,江昔為騰越所屬,距州兩千餘裏,中多玉。夷人采之,撇出江岸各成堆,粗礦外獲,大小如鵝卵石狀,不知其中有玉、並玉之美惡與否,估客隨意買之,運至大理及滇省,皆有作玉坊,解之見翡翠,平地暴富矣。”緬甸便是全球唯一的翡翠毛料產地,而仰光則最大的賭石之都,而在仰光的賭石市場,有兩種賭石形式:一種是明賭;一種是暗賭。明賭是賭石交易的主要方式之一。每塊石頭都象切西瓜那樣切開,每塊石頭都有編號或者價格,就看你能出什麼價了。出價不能低於標價,誰出價高,石頭就歸誰,而我和爸爸要去的則是另一個暗賭市場。
交易市場遠遠看去像一個體育館,裏麵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不同品種的石頭由鐵絲網圍著構成不同的區域。進入賭石市場的門檻很低,隻要20美元就能領取賭石標書了。隻是中標的石頭,還要加100%的稅。你帶來五十萬,標價二十五萬,至少還要留二十五萬,萬一中標以後可以留著上稅。這次我們帶了一千萬過來,這是上次在雲南開出一塊臉盆大小的米黃色的黃翡,有個收藏家開價一千萬,我見他對石料那麼狂熱也是難得,而做出成品賣的價格也差不了多少,便賣給了他。
不多時,交易大會便開始了,今天拿來拍賣的一共有十三塊石頭,前十二塊底價都是五萬,隻有最後一塊底價便是一百萬。
“這第一塊毛料底價五萬,每次叫價不低於兩萬,現在開始叫價。”拍賣師說到。
“十萬。”“十三萬”“二十萬。”“二十五萬。”
“二十五萬一次,二十五萬兩次,還有沒有加價的。”
“心心,這個你看怎麼樣。”爸爸低聲問道。
“這塊不好。”我回答道,剛剛我已經看過了裏麵雖是瓜綠,可惜不純,瑕疵太多。
“二十五萬三次,成交!三百二十八號這位先生這塊黑臘皮石料就歸你了,請到後台辦理付款手續。”拍賣師繼續說道,“下麵這塊底價也是五萬,每次叫價不低於兩萬,現在開始叫價。”
“三十萬。”我低聲告訴爸爸,剛剛我看到裏麵是一塊種老水好的飄綠三彩,足足有電飯煲那麼大
“這位先生報價三十萬,還有再加的嗎?”
“心心,這塊石頭值這麼貴?”爸爸質疑道。
“爸爸你相信我就行了。”我信誓旦旦地回答。
“五十萬。”就在拍賣師準備敲下錘子的時候角落裏一個男人的聲音傳了出來。
“五十萬!這位先生你還加嗎?”拍賣師又看向了我爸爸。
“加。”我小聲的說道。“六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