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看來您是做足了功課的呀。”我打趣道。
“那可不,這麼多旅遊的來打我的車我總得準備準備。”師傅倒也樂嗬。
“那您接著說。”我也被師傅帶動起來了。
“火焰山是中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高達攝氏47.8度,地表最高溫度高達攝氏70度以上,沙窩裏可烤熟雞蛋。吐魯番屬典型的大陸性幹旱荒漠氣候。雖然年平均溫度隻有14.5℃,可是超過35℃以上的日數卻在100天以上,即使38℃以上的酷熱天氣也有38日之多。多年測得的絕對最高氣溫為49.6℃,地表溫度能達到83.3℃,是名符其實的“中國熱極”,你們準備了防曬的衣服沒有,別到時候曬得脫皮。”師傅囑咐道。
“放心吧,師傅。”我本身異能就是火根本不怕熱,裴江翰一直老神在在的樣子看來也是不怕的了。
“那就好,這個火焰山有饅頭山,雲梯,千佛洞,吊橋,買買提大院,萬佛山等等景點。不知道你們最想去哪裏呀。”師傅又問。
“我們就是走到哪算哪,隨心走,沒有計劃的。”我的重點可不是旅遊,隻要找到了那火精靈隨時就準備走。
“你們肯定看過西遊記裏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了,那我給你們講一個這裏的民間傳說吧。”師傅越講越興起,“維吾爾族民間傳說天山深處有一隻惡龍,專吃童男童女。當地最高統治者沙托克布喀拉汗為除害安民,特派哈拉和卓去降伏惡龍。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激戰,惡龍在吐魯番東北的七角井被哈拉和卓所殺。惡龍帶傷西走,鮮血染紅了整座山。因此,維吾爾人把這座山叫做紅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火焰山。”
“那這樣豈不是跟火沒有關係了,那我還是喜歡西遊記的傳說。”要是沒有火了,我豈不是白來了。
“別擔心,關於火焰山曾是一片火海,史書上也有記載。王延德的《高昌行記》說,“北庭北山(即火焰山),山中常有煙氣湧起,而無雲霧。至夕火焰若炬火,照見禽鼠皆赤。”而當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第一次經過火焰山的時候,曾作詩《經火山》如下:“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赤焰燒虜雲,炎氛蒸塞空。不知陰陽炭,何獨燃此中。我來嚴冬時,山下多炎風。人馬盡汗流,孰知造化功。”。”足以證明火焰山就是一座火山。”裴江翰突然插嘴。
“小夥子知道的挺多的嗎,有知識就是好,這段話我得記下來。”司機師傅點頭稱讚。
等到了火焰山附近又是晚上了,今天是去不成了,我們在附近村子裏找了一處住所,房子是半地窖式的,一半埋在地下。據說這樣可以更好的散熱,也能更加涼快。
和師傅約好這幾天就在這邊等我們,然後給師傅預付了定金,這事就算是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