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古人的智慧(8)(3 / 3)

塞壬與享樂

塞壬的寓言用來比喻享樂邪惡的誘惑力再適合不過了,但這樣的比喻太粗俗了。在我看來,古人的智慧不僅僅這麼簡單,一定蘊含著更深刻的道理。如果這樣理解這則寓言,那就如遭到踐踏的葡萄,雖然擠出了汁水,但精華卻被丟棄了。

據說,塞壬是繆斯女神之一特耳西科瑞(terpsichores)和河神(achelous)的女兒。塞壬起初長得有翅膀,但後來她們向繆斯挑戰並與之爭辯,繆斯折斷了她們的翅膀,用其羽毛為自己編織王冠。因此,除了塞壬的母親特耳西科瑞以外,所有繆斯女神的頭上都有羽毛王冠。

塞壬居住在大海之中的一座逍遙島上。她們一旦發覺到靠近的船隻,立刻唱出優美動聽的歌聲,誘惑水手們上岸,然後控製住他們,將他們殺掉。塞壬的歌曲並不總是一個曲調,而是會根據不同的人變換調子,她們會用最合適的聲音來誘惑俘獲來者。塞壬在這片海域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在她們所在島嶼上,很遠就能望見方圓百裏都是未經掩埋的累累白骨。

在所有路過者中,隻有尤利西斯與俄耳甫斯分別用各自的方法逃脫了塞壬的誘惑。尤利西斯讓水手們用蠟封住他的耳朵,然後讓人將自己捆綁在主桅杆上,並囑咐,即使他再三請求也不許給他鬆綁。俄耳甫斯則沒選擇捆綁,他駛過塞壬海域時,演奏豎琴,放聲高歌,來讚美眾神。他的歌聲蓋過了塞壬的歌聲,於是逃脫了災難。

這是一則關於人類道德的寓言,寓意明了簡單。享樂產生於物質的富足和心靈的愉悅。這樣的享樂一開始就讓人興奮不巳,飄飄欲仙,就如插上了翅膀一樣。但教育與學識讓人懂得克製,知道做事情時要考慮後果,這就仿佛拔去了享樂的翅膀。繆斯也因此獲得了極大的榮耀。很明顯,哲學能通過榜樣的力量讓人鄙視空虛的享樂,能夠讓人肅然起敬。同時能夠提升人的靈魂,讓人的沉思生出翅膀,飛上天空。但塞壬的母親卻沒有翅膀,隻能靠雙腳走路,這說明輕鬆淺薄的學術,目的隻為娛樂,佩特羅尼烏斯(petronius)就喜好此類知識。當他拿到死刑判決書,都快踏人死亡的大門時,他仍然尋找自娛自樂的東西。據塔西佗說,佩特羅尼烏斯需要書中尋找慰藉時,並不會去讀那些激勵他意誌的詩歌,而是欣賞那些空想華麗的辭藻:

讓我們及時行樂,

將老人言拋之腦後。

另外還有詩句院

讓老人們緊握法律,

分清是非,嚴明紀律。

這些說理似乎想把羽毛從繆斯的王冠上摘下來,再還給塞壬。這些塞壬居住在人跡罕至的荒島上,因為享樂需要一片屬於個人的樂土,不需要太多人的陪伴。塞壬的歌聲充滿誘惑力,是個溫柔的陷阱,這不需要多說了。島上延伸百裏的累累白骨說明這樣一個道理,雖然有了前人之鑒,後人仍然就範,意誌薄弱的人們仍然抵擋不住享樂的誘惑。

最後,這則寓言留給人思索的寓意雖然神秘,但卻意義深刻。寓言中有三種方法用來抵製誘惑:兩種哲學的方式,另外一個來自於宗教。第一種逃脫誘惑的方法是在一開始就努力避開所有墮落、腐蝕心靈的場合,像寓言中用蠟來封住耳朵,相絕歌聲。這樣的方式比較適合於像尤利西斯的船員水手那樣的普通人。再者,如果擁有更崇高的心靈以及堅強的意誌,這樣的人可以來到享樂麵前,堅定立場,增強自己的意誌力。讓自己的美德與意誌都得到嚴峻的考驗。不能屈服於享樂,而是要洞悉享樂虛榮荒唐的本質。所羅門國王(solomon)談起自己在麵對各種享樂的誘惑時說道:“智慧仍然伴我左右。”由此看來,這類英雄人物在威力巨大的誘惑麵前,仍然能夠穩如泰山,在享樂的途中也懂得如何克製自己。他們必須以尤利西斯為榜樣,不要聽從旁人有害的建議,以免擾亂心靈,動搖意誌。寓言中的三種方法,從各個方麵來看,推俄耳甫斯的方法為最佳。他歌頌諸神,壓住了塞壬的魔力歌聲,讓心靈不受到幹擾,因為沉醉於神性的思考要比感觀享受更純淨更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