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張家之良才(1 / 1)

張良才,人如其名,是張家屯有名的文化人,因為他有可能是張家屯目前為止最有可能成為大學生的人。在這個時代,在北京這種城市也許你逛逛街都會遇到許多大學生,但是對於西城張家屯來說,目前上萬人的小村莊還有沒有出過一名大學生,所以張良才是張家屯的希望。

張良才的父母雖然隻是個男種地、女買菜的沒文化搭檔,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身為父母的驕傲。因為張良才的名氣,張媽媽的菜攤子每天生意都很好,他的菜被村裏的人戲稱之為狀元菜,就是吃了能夠中狀元的菜。

如此說來,張良才在張家屯必定是驕傲的,可是這驕傲對於張良才來說,卻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人性總是充滿兩麵性的,白天,大家一起對著張家老夫婦吹捧的著張良才的聰明,誇讚著兩個老人的命好,夜晚回家,卻用著尖酸刻薄的語氣教訓著自家的孩子,在同一張嘴裏,張良才變成了訓斥自己孩子的工具,更多肮髒的詞語從沒文化的婦人口中說出。在幼小的孩子心中種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

這種陰影,對於張家夫婦來說,並不明顯,甚至毫無所覺,但是對於同樣年幼的張良才來說,那就是他童年的噩夢。因為小孩子做起事情總是那麼的肆無忌憚。

張家屯聽起來像是一個村,但是他確實屬於西村市西村區的,在地圖上根本找不到這個地方,大家都不記得具體哪一年,張家屯被莫名其妙的規劃到了西村的市裏,隻不過對於其他區來說,張家屯和他們沒有任何區別,屬於掛著城裏的名,卻沒有一點屬於城裏人的優厚待遇。

說一點都沒有,那是誇張了,起碼張家屯的學生可以上城裏的小學,和西村市中心的那些貴人念一個學校,雖然學費比下麵縣城的貴了些,但是為了自己的娃娃能夠出人頭地,家長誰去管那些。

張良才身為張家屯的驕傲,從小就在西村最著名的小學念書,在這個貧富差距巨大的時候,學習已經不是小朋友互相攀比的工具,家世也成為了傷人的武器,而從小學習優秀但又家庭貧困的張良才,便成了被那些孩子戲耍的對象,而那些和張良才同樣來自於張家屯的孩子,因為父母的教導,對他欺負的也更加嚴重。這些,張家屯的人們從不知道,包括張家夫婦。

在這樣的環境裏,張良才艱難的讀完小學六年,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西村的重點初中。而張良才因為學習所擁有的一身傲骨,雖然令考上了優秀的學校,卻已然被磨沒了。日後的張良才,每當回想起對自己來說無比痛苦的童年,當痛苦不在的時候,更多的卻是後悔。同學的排擠其實並不是單單因為他成績好,而是他成績好卻恃才傲物,以高傲的姿態看不起其他同學,在張家屯名氣大卻不謙虛。小小的他以為這是他應得的。張良才後悔的便是自己沒有以平常心看待那份不算成功的成功,使童年的陰影給他的性格造就了無法磨滅的改變。但是,那時候的他已經沒有能力去改變自己了。

於是在升到初中後,麵對全新的同學,張良才以一種怪異的性格被同學所認識。

他成績優異,他家庭貧困,他講究幹淨,雖然衣服已經洗得發白,卻總是幹淨整潔。他幫助有家世的同學,欺辱曾經看不起他的貧寒學子,在部分女生的心中,他成績優異,為人隨和,在那些部分的女生心中,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無事獻殷勤,部分男生的心中,他欺軟怕硬,成才忘本。部分的男生心中,他狗腿至極,無下限,無節操。

這樣一個怪異的形象,扭曲的性格,原因很簡單,張良才怕了,怕那些有能力欺負他的人依舊欺負他,恨了,恨那些沒能力欺負他的人卻去欺負他。也許在一個成人來說,張良才這樣的欺上媚下的手段過於幼稚,但是在同齡人群中,卻已嶄露頭角。

雖然性格看起來改變很多,但是張良才的學習卻沒什麼變化,因為小小的他明白學習對於學生的重要性,並且他相信老師口中的好學生的世界是美好的,而在他保持優秀成績的同時,他也非常符合城裏的潮流,交了一個所謂的女朋友,在他的心目中其實是個金主,負擔他平時的日常開銷,他雖然無法改變自己的家庭經濟情況,但是他可以改變自己。那個有錢的女生就在那時候走進了他的視線,她叫宋安,據說小時候在村裏長大,小學時轉來和他一個班的時候,他還記得,宋安講了一口難聽的土話,一度是班級裏孩子嘲弄的另一人。

小學六年,和宋安成為同學五年,張良才可以說是不經意間見證了宋安從女屌絲到白富美的成長,而這位暴發戶家的白富美,在初中之後對他展開式明目張膽的追求。

在換上了以前買不起的新衣服,嚐過了以前沒吃過的西式餐點,張良才終於點頭同意成為宋安的男朋友,也在張良才的要求下,將兩個人的關係進行了保密。

------題外話------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不一樣的童年早就不一樣的性格,不一樣的視角看到不一樣的事物,是大千世界形成了無數個相似又不相似的我們。